第八卷 第七章 商道奇才(第3/4页)

此时的刘邦,已是汉王身分,穿着举止更具王者风范,可是当他人快近前时,远远便拱起手来,一脸堆笑道:“鸿门一别,可想死本王了,今日天降瑞雪,本王疑是有贵客临门,想不到还真是天遂人愿,迎来了先生与纪少。”

“汉王相召,我等平民百姓敢不从命?”纪空手见他如此谦恭,微微一怔道。

“纪少又说笑话了,本王请二位前来,的确是有要事相商。”刘邦一挥手,命令属下掉转马头,上千骑兵竟成开路先锋,浩浩荡荡沿来路而返。

“看汉王这等声势,正是如日中天,难道还有什么事情用得上小人帮忙吗?”纪空手看着他摆下这等排场,不冷不热地刺了他一句。

“纪少这么说话,本王可真要汗颜了。这半年来,本王静心反思,想起你我兄弟一场,最终却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实在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所以此次纪少既然来到上庸,就一定要给本王一个改过的机会,也好让我们兄弟尽弃前嫌,一致对付项羽这个大敌。”刘邦陪着笑脸,低声下气,态度显得极是真诚。

纪空手的心里很是诧异,万万没有料到刘邦会放下汉王的身分与架子,如此地委曲求全,这种反常的举动,反而让纪空手更生提防之心,忖道:“以我对刘邦的了解,他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向人低头的人,他这么做的原因,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有求于人。可是以他现在的身分地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还需要求人吗?”

纪空手带着这个疑惑,在刘邦的陪同下,进了上庸县衙。

此时的县衙内外,早已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整栋建筑围得严严实实,滴水不漏。

进了大厅之后,屏风挡寒,火炉生暖,大厅上摆下两排座椅,刘邦让纪空手与五音先生在客位落坐,然后自己才坐到主位相陪。

乐道三友则保持着高度的警觉,站在五音先生之后,以保证一有异动,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

“我想汉王请我们今日前来,不只是为了叙旧这么简单吧?”五音先生暗暗观察之后,确信在方圆十丈之内没有任何敌方高手,这才松缓了一下情绪道。

“当然,除了书函中提及的登龙图一事外,本王还有一事要相烦两位,只是今日我们故友相逢,应该先叙旧情,然后再谈公事才对。”刘邦拍拍手掌,便有几位侍婢送上热茶。

纪空手与五音先生相望一眼,都想看看刘邦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是以静下心来,耐下性子陪他闲聊。

“半年不见,今日的沛公已非昔日的沛公可比,拥兵数十万,坐镇巴、蜀、汉中三郡,受封汉王。放眼天下,除了西楚霸王之外,只怕无人可比。”五音先生轻品一口热茶,淡淡而道。

“先生将本王与项羽相提并论,实在是高看本王了。论及武功,本王不及先生;论及心智,本王不及纪少;论及兵法谋略,本王不及我的谋臣张良;论及统兵打仗,本王不及韩信;论及治理百姓,筹粮理财,本王又不及我的朋友萧何、曹参。像本王这样一个无用之人,能登上今日之高位,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刘邦微微一笑道。

“倒想请教。”五音先生道。

“侥幸。”刘邦苦笑一声道:“若非侥幸,又是什么呢?本王每每想起,自沛县起兵以来,直到今日,如果不是运气使然,本王只怕早已是孤魂野鬼一个,又哪里还能坐在这里与二位说话叙旧啊?”

“看似侥幸的东西,其实都有它必然的道理。”五音先生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虽然你每一样都不及于人,但是你却可以把这些你所不及的人召之麾下,归为己用,单从这一点看,你的成就应当在这些人之上。”

刘邦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之色,毕竟当世之中,能够得到五音先生亲口赞赏的人并不多见,自己有幸成为其中之一,绝对是可以炫耀的资本。

“先生太瞧得起本王了,本王哪里担当得起?”刘邦摆摆手道:“倒是纪少武功高强,心智又高,加之有先生辅佐,日后的成就必定非凡。”

纪空手微微一笑,却不作声。他听刘邦提到韩信,心中不由一动:“韩信竟然能够得到项羽的赏识,封为淮阴侯,这倒是奇事一桩,想必这其中也有沛公的一份功劳吧?”

其时韩信虽然受封未久,但他统兵打仗的才能已经锋芒显露,这固然有他极赋天质的一面,在蚁战之中领悟的兵道之术也对他的指挥才能不无裨益。是以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他不仅拥兵十万之数,而且占领了江淮大片土地,风头之劲,已隐然直追刘、项二人,假以时日,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他未必就不能与刘、项并驾齐驱,同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