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飘零琴剑泪痕多(第3/8页)

长孙璧将父亲抱入车中,让李逸驾驶骡车,一路上向李逸断断续续的泣诉,李逸这才知道事情的经过。原来在李逸从夏侯坚家中出走的第二天,谷神翁与长孙泰,已将长孙均量接到,谷神翁心灰意冷,将老朋友送到夏侯坚家后,便即走了。长孙均量听得李逸独上长安,大为心急,无论如何,也要上长安找他,他的理由是,他在京中还有一些官居要职的旧日同僚,若是李逸不幸被捕,他也许还可以设法打救。可是他的武功要一年之后方能恢复,夏侯坚如何肯放他走,争论再三,拗他不过,夏侯坚只好想出一个办法,一面叫长孙泰兄妹陪他前去,一面给他一服奇药,这药乃是一种强烈的兴奋剂,服下之后,可以暂时恢复武功,但后患甚大,药力消失之后,本来可以一年恢复的病体就得要三年了。因此临走之时,夏侯坚千叮万嘱,要长孙均量小心在意,若非遇到高手,迫不得已非动手不可的话,千万不可服药。

长孙均量到了长安之后不久,意外地探听到了李逸的消息。原来与李逸同时入神武营的那个虬须汉子南宫尚,乃是长孙均量的世侄。长孙均量在太宗皇帝(李世民)之时,曾做过殿前检点,南宫尚的父亲正是他最得力的部下。

李逸虽然改容易貌,并假冒了张之奇的名字,可是蛛丝马迹,在在可疑,都看在南宫尚的眼里,就在李逸被差遣押解“刺客”入宫的那日,南宫尚碰到了长孙均量,一说起来,料想这个“张之奇”必是李逸无疑,也料想到李逸被遣入宫,其中必有诡计,众人大大吃惊,商议结果,便由南宫尚潜入内宫行刺,乘机掩护李逸逃走,而长孙均量一家三口,则在骊山后面接应。

无巧不巧,他们在山谷之中,便碰到了恶行者与毒观音,长孙均量无奈,只好服下了夏侯坚给他的奇药,暂时恢复了武功,和那两大魔头作了一场恶斗。长孙泰舍身救父,扑上去抱着了恶行者,咬伤了他的琵琶骨,与恶行者同归于尽,毒观音连中了长孙均量七处剑伤,也逃走了。李逸跌下山谷之时,正值他们打得最激烈的时候,长孙璧将李逸救起,待到长孙均量将毒观音赶跑,他们已听得山上武玄霜的声音,他们恐防武玄霜率领大内卫士前来追捕,迫不及待地背起李逸便即逃生,长孙泰是死是伤,他们已无暇去照顾了。不过长孙均量亲眼见到长孙泰中了恶行者的毒掌,又被毒观音打了一蓬透穴神针,料想凶多吉少,在他的心目中,自是把这个儿子当做死了。

长孙璧断断续续地把这段经过说完,眼泪早已湿透了罗衣,李逸心中也是伤痛之极,想起长孙均量为了自己,失了亲儿,这一份深恩,真不知如何报答。

不久骡车到了前面山脚,李逸将长孙均量背上山,长孙璧默默无言地跟在后面,他们都知道长孙均量这条性命已是弱似游丝,随时都可能随风而逝。李逸的心头上好像压了一座大山,感到沉重之极,好几次避开了长孙璧的眼光,怕答不出她的问话。

山麓的那座寺院乃是一座多年失修的古庙,庙中有一个须眉皆白的主持,和一个烧火的小和尚,老主持为人很好,听说有人在路上得了急病,前来投宿,立即接纳,让出禅房给他们住宿,并且叫小和尚给他们烧热汤,招待得很周到。

长孙璧将老父安顿在禅房中仅有的一张床上,一探他的脉息,比起刚才更微弱了,李逸解开了他被封闭的穴道,试用本身功力助他恢复精神,过了半晌,长孙均量张开了眼睛,低声唤道:“璧儿,你过来,你替我向殿下叩头!”李逸吃了一惊,不知所措,急忙将长孙璧扶起。

只听得长孙均量嘶声说道:“我如今只剩下了这个女儿,我要将她的终身拜托给你照顾了,殿下,你愿意给我挑起这付担子吗?”这是他第二次将女儿交托给李逸了,这次说得更露骨,更明白,说是托他照顾,实即是要将女儿的终身许配给他。

李逸心情激动,纷如乱丝,这刹那间,上官婉儿的影子与武玄霜的影子相继出现,婉儿是和他性情最相近的人,武玄霜则是他心底最佩服的人,这两个人都对他有一片深情,满怀期待,然而又有许多恩怨纠缠,纵有并州利剪,也是剪不断,理还乱!李逸本来打算从此飘泊江湖,孤零终老,心如槁木,意似寒灰,再也不沾情惹爱的了,然而他做梦也料想不到,长孙均量竟然在临死之前,要把女儿郑重地交托给他!

长孙璧对他的一片深情,不在婉儿与武玄霜之下,而最令他为难的,则是怎忍拂逆一个临死的老人的嘱托,这个老人救了他的性命,为了他牺牲了自己唯一的爱儿,而且这个老人又是毕生效忠于他李姓皇朝的大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