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第2/2页)

虽然他看见齐述就烦,但如果六弟想见齐述,让他把齐述带来,也不是不行。

“多谢五哥。”

齐晟暗暗松了口气:总算是糊弄过去了。

未免节外生枝,齐晟悄悄给张起麟使了个眼色。

张起麟会意,借着给两个主子换茶水的机会,通知了金莺。

没多久,金莺就进来催促齐晟,“殿下,时候不早了,您该入寝了。”

实际上,齐晟哪里有睡得这么早过?

但五皇子不会掰这些细处,见金莺来催促了,他就信了,然后就起身告辞了。

齐晟一直把他送到院门口,“五哥慢走,什么时候搬家说一声,我去给你贺喜。”

“得了,你回去吧。”五皇子背着他挥了挥手,自顾自地走了。

齐晟目送他离去,转身进了书房,把刚萌生的想法也记下来。

如果单单是在丝缂方面改革,固然能后给妇女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但却不足以引起朝廷的重视。

如果朝廷不重视,单在靠民间的力量,其结果完全可以参考明朝中后期时代的江南。

那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注定了难以奏效。

看见五皇子之后,他突然想起五皇子如今在鸿胪寺挂职,而鸿胪寺搞的就是外交。

而大晋如今最只要的对手,就是瓦剌。

其实仔细想想,对付瓦剌,也不一定非得动刀兵嘛!

李太白说得好: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在前世的少年中二时代,他在电视上看了几期军事世界,又恰巧学到了某段极为屈辱的历史。

所以,中二之气大发,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穿越,拳打某岛小胡子,脚踢西方众猪狗。

但真正深入了解这个时代之后,他才发现,什么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固然听起来很爽。

但是这个爽也不是不用付出代价的。

比起那些穿唐穿汉的前辈们,齐晟穿越到这个和前世历史上明朝相似的大晋,更有一重限制。

那就是民心所向。

自宋朝纳币称臣苟存多年之后,朝堂之上,文人彻底占了上风。以军功光耀门楣的时代成为了过去,读书科举变成了主流。

虽然下层的百姓们大多都接触不到上层的事,可主流的舆论对百姓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汉唐之时,人人渴战。

因为这是下层发迹最容易的路子。

只要在战场上活下来,就有极大的立功的可能。

而战功,代表的就是良田美宅,金银美女。

这些东西,谁不热衷呢?

而且,那个时候,将就的是出将入相,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胯马定乾坤。

但如今不一样了。

经过一代又一代科举入仕的文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出现,就只伴随着一个意义。

——穷兵黩武。

下层的百姓也逐渐被这种潮流给带偏,认为朝廷打战,就是劳民伤财。

虽然,在齐晟看来,中原王朝这种打赢了给赏赐,打输了给岁币的行为,说劳民伤财都有些轻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齐晟固然不希望百姓就这样失去了血性,但也不得不屈从于大环境,改为曲线救国。

先让百姓富起来。

等他们有钱了,再把家门口虎视眈眈的豺狼指给他们看。

然后,指着豺狼蹭亮的牙齿,温柔地告诉他们:“如果你们的拳头不够硬,他们就要抢你的东西,抢你的钱,甚至是要吃你的肉了。”

人性固然会因为安逸的生活而消磨血气,但到了自己手里的东西,有几个人会愿意被别人抢走?

只要不愿意,那就好煽动了。

——为了自己的东西不被抢,咱们可以先把拳头练硬了,把豺狼打得满地找牙。

到时候,不但豺狼再也不敢来抢咱们的东西,咱们还可以反过来把豺狼给打劫了。

什么?

朝中的大人们说,这样做有违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是啥?能让俺吃饱饭吗?

是谦让?让俺把东西让给豺狼?

那就去你娘的君子之道吧!

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仪,足衣食而知荣辱。

底层的百姓最关心的是自己家里人能不能吃饱穿暖,跟他们谈君子之道,那就是对牛弹琴。

不过,如今想这些还有些为时过早,这都是还就以后的事了。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等管里、连云等几个大商人组织的商队从北方回来。

这件事,他得从制造纺织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