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7章 电影节尾声(第3/4页)

季铭看向杨如意,摇摇头。

他很快就见到了殿堂真正的权力人物,戛纳的艺术总监蒂耶里·福茂。

福茂!

很多关注戛纳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名字,资历深厚且不受干扰的选片权,让福茂成为决定主竞赛、一种单元、开幕、闭幕、导演双周所有这些板块的入围片单的主宰者。

“季铭,”福茂的中文名字发音,竟然相当标准,这位跟中国影人打了很多年交道的法国电影人,会一点点中文:“你知道么,当我在《遇仙降》里看到你的表演的时候,我跟他们说,可以,再给他们一个月,一定要让它来到戛纳。”

英文交流。

“我必须非常感谢您,给了我们一次非凡的,有关于电影的奇妙体验。”

“哈哈。”老头很会聊天儿,他这个位置,跟全世界电影人打交道,也确实需要一点手腕:“我确实非常惊喜,能够在中国电影里看到这么不同的作品。你的电影是这样,毕江西的也是。

你们要知道,中国电影可能处于一个商业化和艺术化的间隙,最早大家都在拍艺术片,甚至艺术片就等同于电影,然后张开启了你们的商业大片时代,接着大部分的资源、人才都开始去追逐市场。但电影始终是一种不可放弃的,可以呈现我们的思考的载体。我觉得中国电影尽管有一些特殊,但终究还是会走到这条路上来,商业和艺术,将会共存。”

惯例是不谈任何奖项的。

片单由福茂决定,奖项由评委会决定,两者相互独立。

惯例是要合影的。

《我不是药神》的播放,也得到了惯例的掌声。

导演文木野、徐铮和季铭,有一个映后的简短问答会。

主持人在介绍三个人的时候,季铭获得了很多掌声——当知道他客串了其中的钢管舞经理后,甚至还有口哨混在其中。整个气氛,一下子就非常融洽了呢。

“我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只是他们都没有来到现场,所以我作为参演演员的一份子站在这里,做一个吉祥物。更准确的说,我是一个离电影最近的观众,我在电影里面看这部电影。”

交流颇为平淡。

国内的媒体想要问的早就问了,国外的媒体,没有特别大的兴趣,能报导中国日就不错了,还要详细到开幕片的前世今生么,那就没什么必要了。

行礼如仪吧。

季铭捞到了一个拍戏体验的提问,还挺尖锐的,是不是因为某种审查的因素,导致他没法跳的更尽兴。

“我想是因为剧组没有准备更多预算,毕竟,解开外面的扣子,跟你说的跳尽兴之间,可能差的并不是别的,而是片酬。”季铭看看身边的徐铮,又补充了一句:“我是不是太实在了?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向钱看的演员,导演们不要被刚才的话吓到。”

哈哈。

没有谁在这种场合掏心掏肺,戛纳有的是各种主题单元让你发挥。

稍后季铭还参与了一个青年电影人的论坛,晚上看了一种单元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这电影,不太合胃口,但相当多的老外还看的挺投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看明白了。

这一整天,大概是季铭来戛纳之后,出镜最多一天了。

国内媒体,几乎整天都能拍到季铭,一身休闲正装,像是电影里来海边度假的华尔街金融精英,游走于不同的圈子,国内、欧洲,电影人、商人,艺术、时尚……

独眼浪在报导中说“季铭经历了戛纳之旅最繁忙的一天,尽管我们并不能看出他有多少疲惫,面对每个人都精神奕奕,面对不同的话题谈笑风生,在权力人物和普通同行之间,游刃有余……”

……

电影节来到倒数第二天,“一种关注”单元率先公布奖项。

此前颇受热议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并没有收获。

季铭被逮住问感想,以及“是否认为华语电影在本届电影节并不受青睐?”以及“对明天的颁奖典礼,有什么自己的期待?”

“……”

这位女记者,来自澎湃——澎湃居然还有记者到戛纳来,厉害了。

这么鲁的记者,他也是在戛纳头一次撞见。

“你今天的造型很漂亮,谢谢。”

走了。

留下颇为莫名的记者,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晚礼服,因为很多场合非正装不许进,所以记者们大多也是晚礼服加身——她这一身,最大的赞美,估计也只能是挺合身了。

毕江西失手,在国内还是引发了相当大的动荡。如此前企鹅影视的孙总请饭的时候说的,《地球》幕后的操作者,在入围一种关注单元之后,就着手开始布置宣传策略了,此时已经铺开到一个程度了。

一下子听说颗粒无收,还是相当有冲击感。

甚至为《江湖儿女》和《遇仙降》都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