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3/4页)

“哎哟,你们这院子里有水井,以后咱们吃水可就方便了。”

原来京城这边打井不容易,许多人家都没有井。

也因此江舒涵这院子租金并不便宜,许多人来看房子,有一大半的人因为囊中羞涩而打退堂鼓。

江舒涵三个大人带着一大帮孩子居然租得起这么贵的院子,不免好奇他们的身份。

“你男人呢?”

江舒涵也没瞒着对方,“我没了男人。”

她没说自己被休,只隐晦说自己是个寡妇。

那妇人握着江舒涵的手,连连说她可怜。

另一人白了她一眼,可怜个屁,她要是真可怜,能租这么贵的院子?

“那你以何为生?怎么会突然搬到京城了呢?”

江舒涵笑道,“我卖吃食。”

她之前跟那许掌柜说好了,她到京城讨生活,肯定要将黄金饼卖到京城。

许掌柜的东家只在本地开了几家酒楼,手还没伸到京城这么远。自然不介意。

不过江舒涵也不会让其他人小瞧,“对了,你们知道哪儿卖田吗?我们家人多,想置几亩田。”

有人科普,“京城的田价可不低。一亩好田能卖到十二两呢。”

江舒涵唏嘘,还真是贵。

“而且一般也买不着。”

“除非有人抄家。那些大户人家买大田,咱们跟在后头买些零碎小田。”一般这种情况很少。

江舒涵点了下头。看来买田这条路行不通了。只能靠做生意维持生计。

她又问了些京城的情况,比如说有没有欺男霸女的事情。

“你不去权贵们聚集的地方,就没这些事儿。咱们附近住的都是读书人,很少会出现那种不讲理的人。”

江舒涵放心了,又向她们打听,哪有女先生,她想为孩子们请女先生。

有人主动给她推荐,“从宫里来的宋嬷嬷,大户人家都找她当教养嬷嬷。”

江舒涵觉得宋嬷嬷好是好,可宫里的规矩太大,她又不想给女儿嫁进大户人家,不需要女儿学这么多规矩。她只要女儿懂礼识礼外加识字算账就行。

大家听到她这要求,便知她没有进取心,又有一位妇人给她推荐了一人,“陈嬷嬷是在刘家的教养嬷嬷。刘家以前是官宦人家,前阵子犯了事,好在她一早就赎了身,在下面讨生活。”

大户人家嫌陈嬷嬷不吉利,但是低一层的人家并不介意这个。

江舒涵喜欢这人,“那行。明儿劳烦您给引荐一下。”。

那妇人点头答应。

几人拉拉杂杂说了一个多时辰,很快到了饭点,她们就各回各家准备饭菜了。

江舒涵进屋帮着陈月娘一块收拾房间。

当天她们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饭,就各自回房睡了。

第二日,陈月娘去买菜,张大山被江舒涵派出去,看看哪家酒店可以一起合作。

昨天那妇人带着一个婆子来了,对方瘦瘦高高,瞧着有几分面善,明明穿着粗布麻衣,却很是干净。

郭娘子就住在江舒涵家旁边,她家里有两个儿子,这朝代全民经商,郭娘家子在城南有间成衣铺子,手里有些余钱,就给儿子开了蒙,还特地搬到城东来。就是想让儿子们沾沾周遭的文气。

她认识这陈嬷嬷也是因为对方经常光顾她家的铺子,一来二去,两人就熟了。

“陈嬷嬷前一个雇主就是开封府府尹家,姓郑,家里有三个姑娘,识了字,开了蒙,教了一年多,规矩已经教得差不多了,正好来教您。”

江舒涵诧异,不是说大户人家看不上吗?

郭娘子小声道,“郑府尹是个清官,请不起宫里的嬷嬷,所以就……”

江舒涵恍然,原来这陈嬷嬷价格便宜。

她请陈嬷嬷落座,又给郭娘子塞了一点银子,谢了又谢。

郭娘子还有事要忙,接了银子就告辞离开了。

没了外人,江舒涵开门见山提了些自己的要求,“我将来想给女儿嫁进条件殷实,规矩不那么多的人家。嬷嬷需要教她们识字,懂礼。但不必太过谦卑,像嬷嬷这样能够自力更生就很好。”

陈嬷嬷一怔,她还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主顾。不必谦卑是什么意思?自力更生又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在嘲讽她年纪大,没有儿女傍身?

可看着她坦坦荡荡的表情,好像不太像啊。

江舒涵撑着下巴道,“《女戒》,《女则》可以看,但也只能是看。不必灌输,嬷嬷明白吗?”

陈嬷嬷似懂非懂,“您的意思是让她们知礼懂礼。”

江舒涵发现陈嬷嬷根本不明白她的意思,而且她甚至不能说得太明白。难道她能跟陈嬷嬷说,男尊女卑是封建糟粕,不要荼毒她女儿吗?这要是传出去,她首先就得被唾沫星子淹死。

江舒涵撑着下巴,想了半天,最终才道,“罢了,你先教她们识字和规矩吧。”顿了顿又补充,“还有我也一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