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军歌嘹亮(第2/4页)

楚大将军一身飘逸的文士打扮,满头黑线地跟在蓝大先生身后,检阅第一期地新兵。

中秋之战已经过了一月有余,现如今蜀中各险关已牢牢掌握在天莲宗和已归降的巴蜀手中,便连蜀地屏障汉中也已被拿下。为缓解兵源急缺的现状,有钱有粮的蓝大先生组织招募了一批新兵,其中多为从中原流落入蜀逃避战乱的流民,以及巴蜀帮忙组织的各少数民族青年。总兵力一万两千,训练了一月余,虽然上阵杀敌肯定不行,但是站队列看起来已经似模似样了。

当然,这点兵力加上原天莲宗人员,以及巴盟、川帮、独尊堡的归降人员,仅够借地利守住巴蜀、汉中。所以征兵行动并未完结,而今还在继续招募中。

当然打仗光靠人多没用。要打胜仗,一靠高手名将,二靠精悍士卒。普通大兵基本上只能打顺风仗,硬仗、恶仗靠刚放下锄头没多久的农民是打不成地。像江淮霸主杜伏威的五千“上募”精兵。李世民的“玄甲军”等等,无论他们有多少兵力。这几千人都始终是决定战役胜负的最强力量。

而训练精兵,那就不是一月两月地事了。

蓝大先生今天穿着一身超大号全身甲,甲叶打磨地闪闪发光,颇似一座大号移动人形靶。他满脸红光地走在一个个千人组成地大方阵之前,不时向着正放声高歌的新兵们挥手致意。

这一万二千新兵是蓝胖子亲自训练出来地。他将每十人设为一伍,每队一名伍长。一名副伍长。百人为一营,设一营长,两名副营长,千人为一旅,设一正二副三旅长。三旅为一军。设一军帅,三副军帅。这种编制简单明了,指挥起来比较方便。话说,他就是想设置得复杂一点也没办法。军队士兵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设置得太复杂,无论是士兵还是指挥官都会摸不着头脑。

“这三个方阵是长枪军,到时候全部配置三米长的长枪。当然,现在枪头还没配齐。只能用木棍先行代替长枪操练。”蓝胖子一边检阅,一边向楚河介绍:“不需要他们有多高地功夫,只要懂得拿枪刺人就可以了。像这样地长枪步兵方阵,最重要的就是纪律。所以队列训练是放在首位地。他们每天都要练习四个小时方阵,在列阵时练习基本地左转右转,前转后转,齐步走,跑步走。队列穿插等等。刚开始的时候你不知道我有多痛苦。这里起码有一半人左右不分,连口令都听不懂。练了一个月才有起色……当然最令我满意的,还是教会了他们唱军歌。听听,长枪兵的军歌唱得不错吧?”

三个长枪兵方阵正卖力地吼着:“这一生为谁刻下伤痕,千年的武功,豪情划破长空……”

“确实……挺不错地。”楚河满头冷汗。

“那当然,也不瞧瞧是谁教的。”胖哥哥得意洋洋地指着另一个千人方阵说道:“这是专业掷弹兵方阵。瞧瞧,一个个身高臂长,眼力过人,将来都是专门用来投手榴弹的。他们的基本配置除了手榴弹之外,就只有一把短刀,如果到了要掷弹兵上阵肉搏的时候,那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已经打败仗了。他们的训练方式与枪兵不同,每天只练两个小时队列,其余时间都用来训练耐力、臂力,用石头训练投掷能力。我的黑火药已经开发出来了,生铁手榴弹已经试制成功,马上就能装备部队了。听听他们的军歌,多么威武雄壮啊!”

掷弹兵们唱地是另一首歌:“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楚河言不由衷地赞道:“不愧是掷弹兵,果然轰轰烈烈!”

“接下来你看到的,是弩机部队。弓箭手的培养太难,而且一把好弓地造价过于高昂,我们没有时间培养大量的弓箭部队。弩手就不同了,一个普通农民,只需要学上一天,就能掌握射弩的技巧。我用土法炼出了软钢,以软钢为主材造出了射程达三百米的弩。不但降低了弩的成本,还提高了制造速度。现在软钢弩月产量已经达到一千把,不用多久就能全面装备部队。”

弩机部队地军歌也是颇有风彩:“旌旗如虹山堆叠如峰,这军队蜿蜒如龙杀气如风,血色如酒红。将军我傲气如冲,神色悍如凶,黄金甲如忠,铁骑彪悍我行如轰轰。景色如冬,萧瑟如风,攻势如弓,魂断犹如梦中。一静一动如松,千年不变,如空如空如空……”

“这三个千人队就是我新建地无当飞军,主力中的主力,最为精悍地格斗兵。主要成员为彪悍的少数民族战士、我天莲宗嗜血善战的弟子、流民中好勇斗狠的青皮。他们的训练是最严格的,每天都要全副武装在限定的时间内越野长跑十公里。除了长短兵器格斗术之外,还要练习射弩、掷弹、攀崖等等一系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