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9章 不愧一品之名(第2/4页)

只有一定美术功底的人,才能把这道菜完美的呈现出来,甚至能够超越前辈,让菜品更具美感,更加雍容华贵。

多年来,中餐师傅乐此不彼的对这道菜进行创作,原因就在这里。

这道菜,已经彻彻底底的脱离了菜品的范畴,而达到了艺术的境地。

艺术有尽头吗?

没有。

所以大家对这道菜的热情,也始终不减。

徐拙把菜品蒸上之后,开始准备做这道菜要用到的玻璃浇汁。

所谓的玻璃浇汁,其实就是用淀粉熬制的稍微浓稠一点的浇汁而已。

因为会呈现出透明的效果,所以在业界被称为玻璃浇汁。

做玻璃浇汁要用到清鸡汤和葱姜水,葱姜水的量不用太多,主要是给清鸡汤提一下微热,让清鸡汤的鲜味更加醇厚一些。

除了这两样之外,淀粉水也是必不可少的配料。

毕竟浇汁嘛,说白了就是用芡汁熬成的汤水而已。

徐拙把三样汤水准备好之后,又准备了一点食盐。

食盐的量不需要太多,因为这道菜的浇汁不需要有太浓的味道,只需要有一点点咸味来引出鲜味就行。

至于别的调料,一概不用。

高端的菜品,在调料的使用方面是很吝啬的。

这类菜品在调味方面,有些返璞归真的感觉。

用最少的调味品,还原出食材本真的味道是高阶菜品共同的追求。

不管什么菜系,一旦涉及到高阶菜品,基本上都会变得清淡和素雅起来。

比如现在以麻辣著称的川菜,其高阶菜品依然是开水白菜和已经失传的肝膏汤。

这两者,都是味道非常清淡的菜品。

另外还有香辣和酸辣闻名的湘菜,其高阶菜品竹笋芙蓉汤,也以清淡素雅而闻名。

至于别的菜系就更不用说了,稍微一把拉就能发现,高阶菜品的风格几乎完全一样,很少能够见到重口味的。

美食中的返璞归真,不光是味道清淡素雅,更重要的是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平和的一种心境。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人均好几千的经典鲁菜,觉得物有所值。

而有些人则觉得菜品全都没啥滋味,还不如吃毛血旺配米饭来得过瘾。

心境达不到一定的水准,就盖特不到厨师们在菜品种传递出来的思想,也就品不出菜品中的滋味了。

这种玄而又玄的说法,不仅在中餐中出现,其实日料法餐等等,也都讲究这个。

特别是日料,相对中餐而言更加神秘玄乎。

从这点来说,世界上的人在美食方面的追求,几乎是一致的。

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下大同吧。

食材准备好之后,徐拙并没有着急开始做,而是站在,静静的守着蒸锅。

这道菜需要蒸制十五分钟左右,要是提前准备的话,浇汁很有可能会冷掉,所以最好等豆腐出锅之后才进行熬制。

其实要不加做模具用的钢圈的话,蒸八分钟就足够了。

但现在豆腐外面裹着一层钢圈,蒸时间太短的话,豆腐不一定能蒸好,所以要多蒸一会儿。

要是在家做的话,徐拙绝对不会这么瞎讲究。

直接在盘子里铺一层豆腐,然后把馅料摆上,再弄一层豆腐,直接上锅开始蒸制,完全不考虑卖相。

但这会儿是要老爷子他们品尝,可不能掉以轻心。

得把压箱底的本事拿出来,才能起到惊艳全场的目的。

才能巩固自己的人设。

这样以后自己再做出一些高阶菜品的话,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甚至还会觉得理所当然。

人设是需要维持和巩固的,但万一翻车的话,就是大型社死现场了。

现在徐拙的目标是努力挣钱,社死不社死的……

他连肄业证事件都经历过,人设翻车的社死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毕竟回头只要再做一道擅长的菜品,就能挽回声誉,而肄业证的事儿……

现在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徐拙哥哥是个学渣,不能向徐拙哥哥学习。

每次这种言论在网上出现,徐拙就会遭遇一波群嘲。

学渣的辛酸啊。

十五分钟很快过去了,徐拙把火关掉,又闷了两分钟。

然后他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豆腐香味儿,从锅里飘了出来。

他小心的把盘子从锅里端出来,揭掉钢圈上面的保鲜膜,拿着扇子小心的在表面扇动,这样能够加速豆腐的冷却,同时也能减少水蒸气在豆腐表面凝结。

等到温度稍稍降下来之后,他把豆腐放在一边降温冷却。

趁着冷却的时候,徐拙开始熬制玻璃浇汁。

把锅放在灶上,开火后里面加入清鸡汤和葱姜水,然后用中火开始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