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三体、爱因斯坦、单摆、大撕裂(第3/4页)

“当时,三颗飞星同时静止。191文明的人们站在大地上无助地看着这三颗在正空悬停的飞星,看着向他们的世界直扑过来的三颗太阳。几天后,一个太阳运行到外层气层的可见距离,宁静夜空中,那颗飞星突然变幻成光焰四射的太阳,以三十多小时的间隔,另外两个太阳也相继显形。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日凌空’,当最后一颗飞星变成太阳时,第一颗显形的太阳已从极近的距离掠过行星,紧接着,另外两个太阳相继从更近处掠过!三个太阳对行里产生的潮汐力均超过洛希极限(注:法国天文学家洛希证明,任何坚固的天体,在接近另一个比它大得多的天体的时候,都会受到强大的潮汐力作用而最终被扯成碎片。这个较小的天体会被拉碎的距离称为洛希极限。通常是大天体赤道半径的2.44倍)第一颗太阳撼动了行星最深层的地质结构,第二颗太阳在行星上撕开了直通地核的大裂缝,第三颗太阳将行星撕成了两半。”

秘书长指着已升到正空的巨月,“这就是较小的一半,上面有191号文明留下的废墟,但已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那是三体世界全部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灾难,当行星被撕裂后,形状不规则的两部分在自身引力下重新变成球形,灼热致密的行星核心物质涌上地面,海洋在岩浆上沸腾,大陆如消融的流冰般漂浮,它们相撞后,大地变得像海洋般柔软,几万米的巨大山脉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升起,又在同样短的时间内消失。在一段时间内,行星被撕开的两部分藕断丝连,它们之间有一条横穿太空的岩浆的河流,这些岩浆在太空中冷却,在行星周围形成了一个环,但由于行星两部分的引力扰动,环不稳定,构成它的岩石纷纷坠落,使世界处于长达几世纪的陨石雨中……你能想象那是怎样的地狱啊!这次灾难对生态圈的破坏是所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伴星上的生命已经灭绝,母星也几乎变成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但生命的种子居然又在这里发芽了,随着母星地质状态的稳定,在面目全非的大陆和海洋中,进化又开始了蹒跚的脚步,直到文明第一百九十二次出现,这个过程,耗时九千万年。

“三体世界所处的宇宙,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冷酷。下一次‘飞星不动’会怎样?有很大的可能,我们的行星不再从太阳边缘掠过,而是一头扎进太阳的火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几乎是必然。”

“这本来只是一个可怕的推测,但最近的一项天文学发现,使我们对三体世界的命运彻底绝望了。这项研究旨在通过这个星系中的一些残留的迹象,推测出星系中恒星和行星形成的历史。无意中发现,三体星系在遥远的时间前曾有过十二颗行星!而现在只剩下我们这一颗,解释只有一个:在漫长的天文纪年中那十一颗行星均被三颗太阳所吞噬!我们的世界,只不过是这场宇宙大捕猎的残余,文明能够经过一百九十二次轮回再生,只不过是一种幸运而已。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还发现了这三颗恒星的呼吸现象。”

“恒星呼吸?”

“只是一个比喻,您发现了恒星的外围气态层,但您不知道的是,这个气态层以漫长的周期不停地膨胀和收缩,像呼吸一样。当气态层膨胀时,其厚度可以增大十多倍,这使得恒星的直径大大增加,像一个巨掌,更容易捕获到行星。当一颗行星与太阳近距离摩擦过时,就会进入它的气态层,在剧烈的摩擦中急剧减速,最后像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火尾坠入太阳的火海。据考证,在三体星系的漫长历史上,太阳气层每膨胀一次,就会吞噬一到两颗行星,那十一颗行星,就是在太阳气态层膨胀到最大时相继坠入火海的。现在,三颗太阳的气态层都处于收缩状态,否则在上次擦阳而过时,我们的行星已经坠落到太阳中了。据学者们的预测,最近的一次膨胀将在一百五万至二百万年后发生。”

“这个鬼地方,实在是待不下去了”爱因斯坦用一个老乞丐的姿势抱着小提琴蹲在地上说。

秘书长点点头说:“待不下去了,也不能再待下去了!三体文明的唯一出路,就是和这个宇宙赌一把。”

“怎么赌?”汪淼问?

“飞出三体星系,飞向广阔的星海,在银河系中寻找可以移民的新世界!”

这时汪淼听到一阵“轧轧”的声音,看到巨大的摆锤正在被旁边一个高架绞车上的一根细缆斜拉着升高,升向它被释放的位置,它后面的天空背景上,一弯巨大的残月正在晨光中下沉。

秘书长庄严宣布:“单摆启动!”

高架绞车松开了将摆锤拉向高处的细缆,巨大的摆锤沿着一条平滑的弧形轨迹无声地滑落下来,开始落得很慢,但迅速加速,到达最低点时速度达到最大,冲破空气发出了浑厚的风声,当这声音消失时,摆锤已沿着同样的弧形轨迹升到了同祥的高度,停滞片刻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摆动。汪淼感到摆锤在摆动中仿佛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仿佛大地被它拉得摇摇晃晃。与现实世界中的单摆不同,这个巨摆的摆动周期不恒定,时刻在变化中,这是因为围绕母星的巨月产生的重力变化所致:巨月在母星的这一面时,它与母星的引力相互抵消,重力减小;当它运行到母星另一面时,引力叠加,重力几乎恢复到大撕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