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 咒语 第10节(第4/4页)

  三体危机出现后,科兹莫博士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一直从事三体恒星所带大气层的研究,他们推测,大气层是以前行星的坠落产生的,坠落的行星击破了恒星的外壳,使内部的恒星物质喷射到太空中,形成周围的大气层。由于三体恒星的运动完全没有规律,三颗恒星之间有可能近距离交错,这时,一颗恒星的大气层就会被另一颗恒星的引力所驱散,但之后又会被恒星表面的喷发所补充,这种喷发并不是恒定的,像火山一样,有时会发生突然的爆发,这就是三体恒星大气层不断收缩和膨胀的原因。为了证明这个假说,科兹莫试图在宇宙中找到其他由于行星坠落撞击喷发出大气层的恒星,在危机第三年后,他成功了。

  科兹莫博士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颗带有行星的恒星275E1,距太阳系约八十四光年。当时哈勃二号太空望远镜还没有投入使用,他们是用引力摆动测量法(2),接着,通过对摆动频率和掩光。的观测和计算,得知这颗行星距母星很近。

  开始时,这个发现没有引起太大注意,因为当时天文学界观测到的带有行星的恒星已达二百多颗,但后来的进一步观测却有了一个震撼的发现:行星与母星已经很近的距离仍在不断缩短中,而且这种缩短在很快加速,这就意昧着,人类将第一次观察到一颗行星坠入恒星的景象。这事在一年后或者说在观测时间的八十四年前发生了,以当时的观测条件,只是从那颗恒星引力摆动和周期掩光的消失来判断行星的坠落。但接下来,奇观出现了:恒星的周围出现了一道螺旋状的物质流,这个围绕着恒星的螺旋流不断扩展,看上去像是一盘以恒星为中心的正在松开的发条。科兹莫和他的同事们很快意识到,物质流是从行星的坠落点喷出的,那块石头击破了那个遥远太阳的外壳,使其内部的恒星物质喷射到太空中,由于恒星的自转,射流成为螺旋状。

  ①恒星由于所带的行星的引力,在行星围绕其运行时产生微小的摆动,在望远镜的观测能力不能直接观察到太阳系外行星的条件下,常通观测恒星的这种周期摆动来间接推测测行星的存在。

  (2)行星运行时经过恒星与观测者之间时,恒星亮度产生的周期性微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