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第三节(第3/7页)

  反对光速飞船的力量主要来自公众和政界,而支持者则大部分来自科学界。星环城成为向往光速宇宙飞行的科学家心中的圣地,吸引了大批优秀的学者,即使联邦体制内的科学家,明里暗里也与星环集团有着大量的合作,这使得星环集团在基础研究的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太空艇离开线圈继续飞行,星环城已经近在眼前。这座太空城采用少见的轮辐形结构,城市像一个在太空中旋转的大轮子。这种构型结构强度高,但内部空间不够开阔,缺少“世界感”。有评论说.星环城不需要世界感,对于这里的人来说.他们的世界是整个星空。

  太空艇从巨轮的轴心进入,要通过一条长达八千米的辐条才能进人城市,这是轮辐构型的太空城最不方便的地方。程心想起了六十多年前在地球的太空电梯终端站的经历,想起了那个像旧火车站一样的终端大厅。但这里给她的感觉完全不同,星环城的规模是终端站的十多倍.内部很宽阔.也没有那种陈旧感。

  在辐条通道中的升降梯上,重力渐渐出现,当达到I个G时,他们进入了城市。这座太空科学城由三部分构成:星环科学院、星环工程院和环日加速器控制中心。城市实际上是一条长达三十多千米的环形大隧道确实没有整体中空构型的太空城那种广阔的空间感,但也并不觉得狭窄。

  城市里看不到机动车,人们都骑着自行车出行,路边停放着许多自行车供人们取用。但是,前来接程心和曹彬的是一辆很小的敞篷机动车。

  由于大环中的重力只有一个方向,所以城市只能建在环的一侧,另侧则成为天空,投射着蓝天白云的全息影像,这多少弥补了一些“世界感”

  的不足。有一群鸟鸣叫着飞过,程心注意到它们不是影像,是真的。在这里,程心感觉到一种在其他太空城中没有的舒适感。这里的植被很丰富,到处是树木和草坪,建筑都不高。科学院的建筑都是白色的,工程院是蓝色的,但风格各异,这些精致的小楼半掩在绿树丛中,使她有一种回到大学校园的感觉。程心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地方,像是古代雅典一个神庙的废墟,在一个石块筑成的平台上,有几根断裂后长短不一的古希腊风格的大石柱,石柱上爬满了青藤,石柱中间有一座喷泉,在阳光下哗哗地喷出清亮的水柱。有几个衣着休闲的男女或靠在石柱上,或躺在喷泉旁边的草坪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似乎忘记了这座城市处于联邦舰队的包围中。

  在废墟旁边的草坪中,有几座雕塑,程心的目光突然被其中一个吸引住了,那是一把长剑,被一只套着盔甲的手握着,正从水中捞起一个星星组成的环,水不停地从星环上滴下去。程心的记忆深处对这个形象有些印象,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她在车上一直注视着那座雕塑消失。

  车在一幢蓝色的建筑旁停下,这是一个实骏室,标有“工程院基础技术021”的字样。就在实验室门前的草坪上,程心见到了维德和毕云峰。

  维德自接管星环集团后从未冬眠,现在已经一百一十岁。他的头发和胡须仍剃得很短,全都是雪自的了。他不拄拐杖,步伐稳健,但背有点驼,一只袖管仍然空着。在与他目光相对的一刹那,程心明白这人仍然没有被时光击败,他身上核心的东西没有被时问夺走,反而更凸显了.就像冰雪消融后露出的岩石。

  毕云蜂的年龄应该比维德小许多,但看上去更老些,他看到程心时很兴奋,似乎急着对她展示什么。

  “你好,小女孩儿,我说过这时你仍年轻,我的岁数已经是你的三倍了。”维德说.他对程心露出的微笑仍然远不能令她感到温暖,但已没有那种冰水似的寒意了。

  面对两个老者,程心感慨万千。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奋斗了六十多年.现在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而她自己,从威摄纪元第一次苏醒后似乎历尽沧桑.可是在非冬眠状态下竟然只过了四年!她现在是三十三岁,在这个平均寿命达一百五十岁的时代还是少女的年龄。

  程心向两人致以问候,然后大家都没再说话。维德领着程心走进实验室.毕云峰和曹彬跟在后面。他们进人一间宽敞的大厅,一个很封闭的地方.没有窗户,嗅着空气中那股熟悉的静电味道,程心知道这里是智子屏蔽室。六十多年过去了.人们仍不能确定智子是否离开了太阳系.也许永远都不能确定。大厅中不久前一定布满了仪器设备,但现在,所有的实验设备都混乱地堆在墙边.显然是匆忙移开的.以便空出中央的场地。在大厅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台机器。周围的拥挤混乱和中央的空旷显示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感,就像一群寻宝的人,突然挖出了宝藏.于是把工具胡乱地扔到周围,把宝藏小心翼翼地放到中央的空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