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4页)

“是啊。”焦道成仍在喘气,道:“草民一见大人的帖子,便忙跟着大人的侍从来了……”他望着谢钧面上神色,有些不安起来,从袖中抽出所得的帖子,呈给谢钧,道:“这帖子上写着……”

谢钧垂眸只看了一眼,便瞧出这是仿了他的字迹。

仿的字迹可以骗过别人,却骗不过本人。

同时他也认出了这笔仿字是谁写的。

能把他的字仿写到这等程度的,天下不多也不少,总有几十人。但扬州城内有这份心,以此来愚弄焦道成,并且胆大包天作弄到他本人头上来的,却只有一位。

此等手笔,除穆明珠外不做第二人想。

“难道……”焦道成脸上滚下豆大的汗珠来,也不知是热的,还是气的,“有人伪造大人的帖子?”他倒是也很聪明,虽然的确被这肖似谢钧的字迹蒙蔽了,但立刻反应过来,“是那位公主殿下?”他又道:“外面还有一队坐着谢府徽纹马车来的锦衣奴……”

那些自然也都是穆明珠的人假扮的。

谢钧看着眼前焦道成又气又急的样子,又低头看一眼那肖似自己的字迹,倒是想起最初见穆明珠的场景来。

那是明德十三年,他最后一位小叔父也病逝了,便离开陈郡来到建业城。

对于他的到来,皇帝穆桢是欢迎中又带有警惕的。

欢迎是摆在表面的,

毕竟他是天下世族之望;而那警惕却是写在骨子里的,要他在南山书院做了院正。

看似是尊崇他,其实不给他半点实权。

这也在谢钧预料之中,他没有不甘,安分地接下了这份差事。

所谋既大,更当徐徐图之。

至少表面上看起来,他是要做一位好院正的,来到南山书院之后,他第一件事情便是给所有的学生出了一道《易经》中的题目,要学生们论述。

那篇题目乃是《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南山书院的学生都有根基,除了极个别的几人,多数都解对了。然而其中独有一篇,叫他握在手中,来回读了三遍才放下。那一篇,正是穆明珠所作。

“自井田之法废,兵农既分,天下不患无兵,而患在有兵”。

其中最精彩的几句,谢钧现下还能记得,其思想见地,断然不像是出自一位十三岁的小姑娘——哪怕她的身份是公主。

穆明珠这位小公主的天资聪颖,早些年已经传遍大周内外。

谢钧自然也多有耳闻,但是看了她的文章,却有些疑心——怀疑这是她那位鸾台右相的老师代笔所作,又或者这本是从萧负雪思想中来的,穆明珠在旁听到了便写到了自己文章之中。

此后几次题目文章,穆明珠所作都脱颖而出。

而谢钧第一次见穆明珠,并不是在课堂之中,而是有一次天色已晚,他与一位友人对弈之后,沿着南山书院的林间小径往后山宿处走去,却见前面仍有烛光亮着。已是半夜,前院不该还有人在。他心中奇怪,便信步前去,却见是书房之中还亮着烛火——这书房原是给贵胄子弟温书之用。

南山书院分了寒门与世家两派学生,寒门子弟多刻苦,而世家皇族所出的学生鲜少有留下来温书的。

谢钧心生好奇,便绕到书房前,隔窗一望,却见是一位金色裙装的女孩、正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铺开的纸面只落了半篇的文字。那女孩望之不过豆蔻年华,眉目清丽,如含苞待放的花。

他生平爱美人,不由笑道:“小姑娘,怎得这会儿还在

书房中用功?”

那女孩听到他的声音,似乎思绪被打断了,有些恼怒地抬头向他看来,眼神闪了闪,似是猜到了他的身份,忽然狡黠一笑,道:“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谢钧微微一愣,目光这才从她的面庞上划过,落在那写了半篇的纸张上,却见正是他出的题目。他再往书房中看去,却见角落里立着两位锦衣貌美的侍女,屏息闭气仿佛不存在一般,绝非寻常人家的侍女。

原来这就是名动天下的四公主穆明珠,皇帝穆桢亲出的女儿。

他早听闻她的才名性情,只是未曾料想到她竟还有如此的美貌。

在他想来,一个太聪明、又太爱展示这份聪明的女人,是绝不可能美丽的。

可是书桌前的少女搁笔笑吟吟看着他,看出他的身份、玩笑般反问他的话、与那解了一半的文章,无不彰显着她的聪明智慧,而她的美貌摆在脸上,无可置疑。

平心而论,穆明珠是一个所有读书人都想拥有的学生。

她聪明,一点就通、举一反三;她勤奋,夜以继日、熟能生巧;她是公主之尊,向人讨教时却谦虚有礼;她正值大好年华,却连寻常女儿家的娇气都没有,错了便认错,从不顶嘴找借口。她做事也很妥帖,对师长有种不过分的殷勤,叫人心里舒服。她偶尔提出的问题,会叫人感叹她是从何想来的,也大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