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武德不振,何以立世(第2/3页)

……

“军户为何不能高人一等?”

与陈无敌下着棋,谈着报纸上的新闻,还有官员上书中提到的“民怨”,朱国强说道。

“不是朕要让他们高人一等,而是过去军人的地位太低,所以很多人无法适应罢了!过去军人地位低下,所以没有良家子愿意当兵,军队战斗力低下,官兵素质差,现如今呢?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当得上兵,我大明将士有几个人不是百里挑一的好汉?”

下了一个棋子,朱国强继续说道。

“无敌,你说,如果没有当初给军户的那些优待,天下百姓没有眼睁睁的看着军户的那么多好处,他们又怎么可能愿意掏银子当兵?好处……”

朱国强冷笑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为官的好处,可以光明正大的说,反倒是从军的好处,搁在有些人的眼里,就成了陋习,就成国朝弊政了,如此不公,天理又是何在?天理何在,天理何在!”

天理何在?

公道又何在?

其实在那些人的眼里,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天理,也没有什么公道。如果这些特权都属于那些人。他们还会像现在这么叫嚣吗?

甚至不用去调查,朱国强都能够猜得出来,这背后肯定有人拿着报纸去做文章。

要不然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人上书陈情。

他们一个个吃饱了撑的,居然在那里谈论起了军国之事。

他们难道就不怕掉脑袋?

他们还真怕掉脑袋,要不然一个个也不会去拐弯抹角的,借着为老百姓陈情的名义去上书。

那些折子里就只差说,不是我们想谈论军户,而是老百姓被军户给害惨了。我们也就是实话实说而已。

那些人一个个精明着呢!

在心里如此寻思着,朱国强冷笑道。

“书中可以有黄金屋,可以有颜如玉,那么军中也可以有!读书人是士,军人也是士,都是朕之殷骨,你放心朕是绝对不会厚此薄彼的!”

闻言,陈无敌总算是长松了口气,他之所以会进宫找陛下,说是来陪陛下下棋,其实就是为了探听陛下的态度,他是国公不假,可他也是军户啊。

要是取消军户的特权,取消对军户的优待,万一要是扯着秧子连着葫芦,把他们的优待也给取消了,可怎么办啊?

这几天,关于军户优待的事,不单报纸上写,就连官员们也是纷纷阵情,言道着什么“民户苦不堪言”,真真假假不知道,但他害怕啊,害怕皇爷会因为那些人人的话,收回军户的优待。

现在皇爷这么一说他倒是放心了!

“陛下,有您这句话,天下军户的心就放回去了。陛下有所不知,打从报纸上的那篇《天理何在》登出来之后,这天下的军户就是人心惶惶的,唯恐有人大作文章?”

瞧着陈无敌那副惶恐不安的模样,朱国强笑了笑。

“人心惶惶?何必惊惶?”

落下棋子时,他说的非常随意,其实从陈无敌出面谈这个事,他就知道自己当初的设计没错。

军户!

军户不单单只有是普通的大头兵!

大明的勋贵同样也是军户,把军户和勋臣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样也就有人为军户在朝中说话了,朝中没有利益代言人,一切都是扯淡。

为什么所谓的读书人,所谓的士林没有任何人敢小瞧他们。

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在朝廷之中有代表他们发声的利益群体,而这个利益群体就是那些文官。

可是历朝历代又有多少人替普通的大头兵去发声呢?

别说是文官了,就是对于那些将军来说,他们又有多少人?在乎过普通的士兵?

能不喝兵血,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为什么将军没能成为普通士兵在朝廷里的代言人?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利益把他们捆绑在一起。

为了把他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那些将领们主动的维持普通军户的利益。朱国强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的特权捆绑在一起。无论是勋臣也好,军官也罢。对于他们的优待,并不是因为他们勋臣或者军官的身份,而是因为他们是军户。

如果有谁想要废除军户享有的特权?就等于废除了勋臣的大部分特权。如此一来,那些勋臣又岂能愿意?他们更不可能干出砸自己饭碗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今天陈无敌才会主动站出来替军户说话,与自身的利益无关的事情,谁吃饱了撑的才会力争到底。

“过去军人地位低,百姓不愿意当兵,现在军人地位高,百姓乐于当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说白了就是还是利益使然,所以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可矫枉。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过正才能矫枉。二嘛,这种矫枉它在性质上依旧是属于过正,也就是不在正轨,是有偏差的矫枉。这表明什么意思呢?表明矫枉它不是一个一瞬间的事情,矫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通过过正来进行矫枉之后不代表矫枉就完成了,万事大吉了。因为这种矫枉的结果依旧是过正。因此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让他回到正轨,这两部分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