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朕的大明怎么这么了(第2/3页)

“明军满万不可敌”在堑壕的面前成为了遥远的记忆,死亡成了现实,对皇帝的忠诚换来的是大量人员伤亡。长期的战争,大量的人员伤亡,导致了民众,尤其是诸侯国民众的厌战情绪。第一个倒下的是唐国——在其国都泗水暴发了平民与自由主义学者对抗王权结束战争的武装暴动,尽管叛乱被迅速平定,但是在随后几年里暴动的浪潮波及到了几乎半数的诸侯国,这直接导致了天朝——诸侯体制动荡。尤其是在欧洲的藩属国——瓦拉几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及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地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那些地区不断高涨,结合民众的厌战情绪后,暴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地的贵族们——他们中既有诸侯王封臣的明人,也有当地贵族,面对贵族体制动荡,纷纷站出来反对战争。

面对国家的动荡,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西西里亚王国国王朱简栓宣布独立,并退出战争,西西里亚王国朱和域继位后给十五子朱怡铿的封国,那是趁着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从西班牙那夺来的继承权。

西西里亚王国的独立,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大明的内阁还在讨论着,藩属国退出大明是否符合宗藩条例时,作为主战场之一的威尼斯也发生了动荡——大议会投票表决要退出战争,如果不是因为在威尼斯北部驻扎了近百万军队,恐怕他们会直接独立。

然后呢?

桂国、蜀王等诸侯国先后退出战争,尽管他们没有表示独立,但是在递交的国书中,都委婉的表示——如果朝廷不同意,为安抚百姓,他们将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正像另一个世界旷日持久的战争瓦解了德意志、奥匈帝国一样,在这个世界上,长达十四年的战争,瓦解了大明的宗藩体制。面对诸侯的离心,宗藩自立,当然还有旷日持久且毫无进展的战争,大明的内阁接连倒阁,尤其是面对宗藩的独立,内阁更是手足无措,甚至就连皇帝同样也是如此。

是坐视,还是派兵讨伐?

朝廷的犹豫,让那些实力强劲的诸侯国看到了摆脱大明控制的机会——只有摆脱控制,才能进一步扩张吞并邻近的诸侯国。

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出面组阁。

他一上台就以“维持统一”为由,与法兰克帝国进行和谈,大明与其按停火线瓜分了波兰和立陶宛。

战争结束了!

尽管战争结束了,可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瓦拉几亚、保加利亚、威尼斯、热那亚先后宣布独立,而李鸿章非但无所作为,甚至还表示尊重他们选择。

面对这样的背叛或者说纵容,阿尔巴及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地藩国的政局更加动荡,让那些国王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独立。

最终,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们在君士坦丁堡签署盟约,成立了罗马共和国。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天竺到南洋,那些国力强大诸侯国早就期待着摆脱宗主国控制,他们纷纷独立。

战争结束了吗?

战争结束了。

可是帝国呢?

帝国却瓦解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章是纵容这一切的发生,就连皇帝对于这一切,也是纵容的。

“陛下,如果我们不给予百姓和平,那么革命的浪潮就会席卷大明”。

畏惧革命!

这个他们纵容的原因,旷日持久的战争,同样也在大明内部引发政局的动荡。

“该死的,不知道坦克可以打破堑壕战的僵局吗?”

朱国强恶狠狠的骂了一声。

气恼不已的他猛的坐起身来,引得周围正在看书的人无不是冲着他直翻白眼。

意识到自己在图书馆后,朱国强深吸口气,冷静下来心想到。

“也不知道朕的大明还剩下多少。”

抄起另一本书,那是一八七二版世界地图,其中自然有大明朝的地图,世界地图展开在他的面前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仍然是大明帝国那庞大的疆域。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了,但看着大明帝国的疆域,朱国强依旧觉着有些错愕。

大明朝没有变小啊!

整个东亚大陆是大明的,整个蒙古高原也是大明的,西伯利亚也是大明的,俄罗斯大平原,直到明斯克,都是大明的,在圣彼得堡的位置上,清楚的标注着——西上海的地名,至于阿拉斯加也是大明的,不是殖民地,而是“皇家领地”。

顺着地图往下看,整个中南半岛全部都是大明帝国的疆域——暹罗、安南、高棉,都被大明吞并了,并成了帝国的行省。

“这个大明真他么的大啊!”

盯着地图上,这个几乎占据着半个世界的大帝国,朱国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至少朕的大明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