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不愧是威尼斯商人(三)(第3/3页)

接下来,凭着一口半生不熟的阿拉伯语外加比划手势的肢体语言,这些威尼斯商人居然还当真跟印度商人谈成了买卖,并且为其中的暴利而欣喜若狂——在卡特利特,一磅印度黑胡椒才卖到三个德涅尔银币!

可惜印度商人只认真金白银,对威尼斯人拿出来的玻璃珠、小铃铛、亚麻布、铁器、羊毛挂毯和呢绒之类交易品都看不上眼——祖上很阔的印度人可不是石器时代的美洲印第安土著,自己就盛产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精铁,也懂得如何烧玻璃,印度棉布远比当时的欧洲亚麻布要更加柔软舒适。中世纪欧洲挂毯的做工同样比不上印度人常见的波斯地毯,想来想去,除了人人都爱的真金白银之外,欧洲人手里还当真没啥东西是印度人看得上眼的……偏偏威尼斯人能够筹集到的全部金银,又几乎都被“天使”们给搜刮走了。至于在日后成为威尼斯暴利特产的玻璃镜子,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还要一百六十年才会被发明。

结果,这些胆大包天的威尼斯商人,只好厚着脸皮回来向“天使”们又讨了一大批“奢侈豪华”的东方瓷器(其实就是现代超市的便宜货)和若干让他们自己都看得一惊一乍的玻璃镜子,才跟印度人做成了这笔买卖,拉了许多车的胡椒和其它香料满载而归,顺便让长期垄断东方商道的阿拉伯人,在得到消息之后惊骇莫名……但代价是一半的人染上了黄热病,还得靠“天使”们的治疗术才救回了一条命……奇怪的是,在印度人那边,倒是没有丝毫出现黑死病的迹象——真不愧是在恒河水沐浴下长大的优秀儿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