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八)(第2/4页)

即使是更早来到东方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这个世纪里也被荷兰舰队封锁得够呛,本土与远东殖民地的联系在总是时断时续,经常是连续很多年都没有一艘葡萄牙船只能够抵达澳门……幸好,在1630年前后,葡萄牙人跟荷兰人的关系还算可以,所以才能跟美洲两个穿越者集团做贩运明朝人口的生意。

……

想要突破荷兰人的封锁,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集结一支规模空前的大舰队前往远东,震慑得荷兰远东舰队不敢乱说乱动;二是进行碰运气的偷渡,如果船速够快的话,或许能突破荷兰人在马六甲海峡的封锁线……但前者的代价太恐怖,后者又太不靠谱,所以东岸国选择了第三个办法:不走马六甲海峡,绕路!

——具体来说,就是以南半球海洋的西风漂流带为天然动力源,从乌拉圭扬帆行驶到南非或马达加斯加岛,再从非洲南端继续凭借洋流越过印度洋,直抵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珀斯——这一片海域远离陆地,荒凉空旷,基本不会有遭遇海盗和敌国海军的危险。然后从这里转舵北上,沿着西澳大利亚寒流一路向北进入东南亚地区——这一带有着成千上万的岛屿星罗棋布,荷兰人的势力再强也顶多只能控制住巴达维亚和马六甲等几个关键点,没办法监视每一条航路,偷渡者可以从容跨越这片海域,直抵北方的日本、台湾、朝鲜乃至于中国大陆。等到了回程的时候,则可以沿着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南下,再次进入南半球西风带,随后乘着风儿横跨太平洋,穿过麦哲伦海峡或德雷克海峡,最终回到东岸共和国。

当然,这条环绕地球的移民输送路线,只是几个海军官员从海图上画出来的,在理论上貌似能够行得通而已,至于在实践之中会遭遇哪些麻烦,则根本无人知晓……为此,就有了李毅上尉的这次远航。

一个多月之前,李毅上尉奉命指挥东岸国内最新研发成功的两艘蒸汽明轮-风帆混合动力探险船——排水量七百三十多吨的“破浪”号和“斩波”号,从马达加斯加岛的塔城据点起锚出航,用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成功横跨印度洋,抵达了荒凉干燥的澳洲西海岸。在登陆勘察过地貌,埋下一块主权石碑,又把水舱里那些充满了可疑绿色悬浊物的臭水换成新鲜淡水之后,李毅留下“破浪”号在原时空的珀斯地区修建殖民据点,自己乘坐补充了新鲜淡水的“斩波”号继续北上,勘测澳大利亚西部的航路情况。

从“斩波”号上向岸上望去,入眼就是一片荒凉的漫漫黄沙,缺少植物、没有河流,贫瘠、干旱是这里的主色调。不过在远处那片隆起的山脉脚下,倒是有一些绿色的点缀,也许也只有山间才能有那么几条小溪能够给这片干旱的土地提供生命的源泉。随着探险船的缓缓移动,岸上的沙漠风景逐渐变成了一片平坦的大草原,但依然相当的干旱,连树木都很少见到——由于受到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澳洲西部就是这样一片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交错的荒芜景象,论生存环境,大概也就跟中国的西域差不多,而且更加孤独和寂寞,没有什么人类文明留下的遗迹,连动物都比欧亚大陆落后了足足一个纪元……

正当刚用过早饭的李毅上尉无聊地一边捧着茶杯,一边胡思乱想之际,桅杆顶端的瞭望员却突然“滴滴”地吹响了铜哨……预示着某件之前从未想到的事情,已经悄然发生……

然后,他们就难以置信地通过各自的望远镜,看到了散布在海岸边的人工建筑废墟,游荡在海边的小船和木筏,还有一座位于山崖上的烽火台,正在冒出冲天的滚滚浓烟,之前似乎隐约还听见了枪声……

一时之间,李毅上尉和他身边的几个穿越者军官全都看得傻了眼:

喂喂,按照历史的记录,英国人应该要到一百五十年后才会开始殖民澳大利亚吧!而岸上的这些建筑房屋,怎么看都不是澳洲大陆那些石器时代土著人能够弄出来的……这不科学!

再接下来,又一件更不科学的事情,也跟着发生了:

他们发现了一个会飞的人!

面对出现在空中的这个“飞人”,很多水手都被吓得跪倒下来,匍匐在甲板上,用最谦卑的姿态表达自己的敬畏和恐惧。即使是以李毅上尉为首的东岸国穿越者,也是一个个腿脚发软、思维凌乱。

而这个“飞人”还在“斩波”号的上空慢悠悠地盘旋了一圈,并且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汉语普通话向他们如此喊道,“……你们已经进入本市的辖区,请表明你们的身份,先生们!还有,欢迎来到澳洲!”

……

大半个月之后,这一年在公历上的最后一天,163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