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南海铁道纪行(四)(第2/4页)

更何况,建奴的老巢远在长城之外,即使在北方再怎么逞凶,也危害不到江南这块安乐窝。可黄石的福宁军就在江南隔壁的福建,而澳洲髡贼的大船也时常在江南附近的海域出没啊!

在震惊之后,诸位东林君子们便纷纷出谋划策——既然东林党素来标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对于这等动摇朝廷社稷、威胁国朝安危的大事,自然是不能无动于衷,于是纷纷声称应当发动朝中的亲朋故旧上书进谏,让朝廷提防福宁军叛乱,同时禁绝与澳洲人的贸易……

但问题是,众人眼下都只是“风闻言事”,连提出此事的钱谦益,也支支吾吾地拿不出什么真凭实据。仅仅凭着几句空话,就要弹劾福建总兵黄石谋逆,显然是不太够的。再说,钱谦益固然在东林党内德高望重,但只是因为他的几句话,就要大家都服从号令,发动自己的人脉和势力展开行动,也还是办不到的。

——作为江南地主富商集团的政治代言人团体,东林党原本就是一个非常松散的不正规组织。这些“正人君子”固然多次在朝廷上同仇敌忾,跟阉党、武将、勋贵展开激斗。但各种党同伐异的内部倾轧也不少,而且同样相当酷烈——谁知道这一回钱谦益是不是撕下了温厚长者的面皮不要,设了个套子让大家钻?

毕竟“澳洲髡贼”远在千里之外,万一实际上是人家钱老在胡说八道忽悠大家,那可该怎么办?

所以,在一时愤慨之后,诸位君子便回过神来,表示此事关系重大,需要细加查访,从长计议……然后,这些整天闲着没事的士子,便闹哄哄地推举出两路“查访使”,一路由杭州纨绔张岱带队,去福建察看福宁军有无谋反迹象——张岱的家族在闽浙两省都颇有势力,可以沿途提供照拂和方便。

另一路由远行经验丰富的桐城名士方以智为首,前往更远的岭南去实地查访,亲眼一观“髡贼军情”——在崇祯年间的江南士林,桐城才子方以智乃是相当著名的“消息灵通人士”,从市井到朝堂皆有交游,其朋友之多、人脉之广,在东林党内首屈一指,堪称是“江湖百晓生”一类的人物。虽然他同样没去过岭南,但长途旅行的经验却是最丰富的,单从里程长度上看,甚至不比“明末第一驴客”徐霞客差多少。只不过徐霞客去的都是深山老林、荒郊野岭,而方以智则主要只是在各处繁华城邑之间往来罢了。

而方以智也是对此欣然从命——近年来,他见识了不少奇妙的澳洲货,又在士林聚会中常听几个岭南士子谈起广州城里这两年由“髡人”带来的各种“澳洲景”,对此颇为好奇与向往。尤其是广州“紫明楼”里面那些只应天上有的享受,更是让他羡慕不已。可惜广州与桐城之间隔着半个中国,相距实在是过于遥远,所以一直无法成行,只能到杭州的“紫明楼”分店来过过瘾,领略一下那种异于中土的声色之娱。

如今却终于有了机会去广州看一看正版的紫明楼,亲眼欣赏一番那位“澳洲名妓”裴莉秀的绝世风华,甚至找几个“澳洲风”的窑姐儿,享受一下传说之中“澳洲秘戏”的滋味,又岂能不让他趋之若鹜呢?

于是,方以智就带着一帮标榜着“为国家社稷不惜殒身”,实则整日饱食无事,想要寻找些新鲜乐子的东林士子,浩浩荡荡地从杭州南下了——尽管他们完全没有当间谍的经验,也不知道要如何体察民情、收集情报,但在这些“才子俊杰”们想来,只要他们一起出手,天底下就没有办不到的事!不过是一个粗鄙武夫和一伙狂妄蛮夷企图联手作乱而已,难道还能斗得过血统家世尊贵无比,势力遍布朝野的“东林君子”?

——虽然后世的科学研究已经充分地证明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任何一个方面的能力上,遗传基因都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可是,无论是在明朝这个封建社会,还是在后世的工业社会里,依旧有很多人觉得血统论在一切范围内都能够起作用。自然而然的,作为高级衙内和资深官N代的东林党诸位士子们,也普遍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天然地应该享受各种特权,并且事事都注定能遂顺如意。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东林党和江南复社这两块名震天下的招牌,确实是在整个南方都很好用——依靠大票锦衣豪仆的护送与伺候,在沿途官府和大户的殷勤接待、争相宴请之下,自我感觉空前良好的“东林党旅游团”一路游山玩水、吃酒听戏地“逛”到了广州,沿路各种宴饮诗会接连不断,很是风光一把。

等到抵达广州之后,他们又遇到了几个从海南岛逃过来的大户子弟,都是因为“通匪”、“抗税”、“隐匿田地”等罪名,被临高元老院的“工作队”给搞到家破人亡,只得弃家出奔的。他们跟“澳洲髡贼”之间,那当真是“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自然是绝对不会说澳洲人的半句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