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歌舞何时休?(二)(第3/3页)

虽然这位朱以海殿下的地位差了点儿,跟崇祯皇帝的血缘关系也太远,让他当皇帝实在是名不正言不顺……不过在诸位自信心爆棚的东林党人看来,这新君的地位不稳一些也没啥不好,日后更加容易拿捏。

结果……因为名不正言不顺的缘故,朱以海这位“永和帝”确实是很容易拿捏,在被东林君子们忽悠得登上帝位之后,基本就成了拱手木偶,半分实权都抓不到,也不敢有什么自己的主张。但问题是,同样是由于名不正言不顺的缘故,地方上都对这位新君不太认同,而皇室宗亲更是哗然大骂,觉得他实在没资格称帝——首先是地位太低,而且跟皇室嫡系的血脉也太过疏远,这货跟崇祯皇帝都已经出了十服了……

——正统皇帝尚在人世,皇室宗亲全数不服,各省大员首鼠两端,又无多少精兵良将可以压阵,也缺少足够的声望来赢得人心……这样没名没分的皇位若是还能够坐得稳,才叫怪事了呢!

事实上,就连南直隶的地方官府,对于废黜皇帝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也是感到非常心虚的。以俞国振的看法,如果崇祯皇帝在得到消息之后能够当机立断,火速率领少数精兵直扑南京的话,那么沿途府县官吏根本不敢对皇帝举起刀枪,只会望风而降、俯首称臣。就连南京城在天子御驾面前,同样也很可能会无血开城、改旗易帜、倒戈归降——南京城内那些带兵的勋贵,也未必都认可这位“永和帝”朱以海。

但很遗憾,似乎是由于信息不对等的缘故,也有可能是摄于东林党昔日的巨大声望,流亡在西北的崇祯皇帝貌似严重高估了南京小朝廷的实力,没有选择快刀斩乱麻,而是先忙着招募兵马、稳固后方,预备徐徐图之……结果就给了根基不稳的南京小朝廷一段缓冲时间,让天下出现了二帝对峙的局面。

然而,就在这样危机四伏、摇摇欲坠的局面之下,掌握了南京朝廷的东林党,却是一副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模样,整日赋诗聚会,宴饮歌舞不绝,好像并非身处于乱世烽火,而是已经天下太平了一样……

——这十里秦淮上的灯红酒绿,丝竹歌舞,怕是一直要拖到兵临城下的时候,方能暂且告休吧?!

看着画舫内正在高谈阔论、满口空话的张溥、张岱、方以智等江南名流,还有正在推杯换盏行酒令的书生士子们,俞国振又一次低头叹了口气,将一小杯黄酒灌入喉咙。

——不管怎么样,这帮作死专业户的未来命运,都已经跟他这个穿越者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