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岭南无战事(下)(第2/4页)

在这些刺头儿地主之中,有的仗着自己身上的明朝功名,死活不肯缴纳任何赋税,甚至倒过来对“澳洲人”敲诈勒索;有的公然口出狂言威吓官府,甚至煽动乡民围攻新政府的土地丈量队和征税队伍;有的地主缙绅还派人去广西联络各族土司,妄图里应外合颠覆“澳洲人”的统治,却根本没想过要如何对付飞艇和铁甲舰……甚至还有些脑筋坏掉的野心家,搜罗了几百号老弱病残,就玩起了称帝的游戏!

虽然有关部门对于此类案件一律从严从重审理,可还是架不住广东省内的地主缙绅们前赴后继地踊跃作死……目前已经流放了一万多人去非洲跟黑叔叔玩生存游戏,又流放了几千人到太平洋海岛上跟食人族当邻居,这才让广州附近这一片的地主缙绅都安稳了下来。而粤东、粤北那边还是依旧暗流涌动……

与这些脑筋搭错、踊跃作死的土财主相比,更让占领军当局头疼的,还要数那些犹如泥鳅一般滑溜,又仿佛毒蛇一般凶狠的江湖门派了。在统治了广东几个月之后,占领军当局总算是明白,当年建立新中国的时候,为啥要不管不顾地狠下辣手,一股脑儿地消灭一切封建会门道了——这些地下势力在城乡间盘根错节、消息灵通、手眼通天,各种偷鸡摸狗的下九流手段多得吓人,简直是让人防不胜防。

虽然论正面的武力对抗,这些帮会分子肯定不是军队的对手,但论起各种鬼蜮伎俩,却着实令人挠头,盟军进了广州才几个月,那画着鲨鱼嘴的狰狞大飞艇还在广州市民头顶上挂着呢!就已经有人在贿赂收买盟军的军需官员,探听军事情报或偷窃各种后勤物资了;还有人内外勾结向盟军贩卖变质腐烂食品,弄得军队爆发大规模食物中毒;甚至连裹挟乡民冲击军营、妄图哄抢军械作乱这种事情都干得出来!

因此,在占领广东之后,有关部门立刻就组织了好几次严打运动,第一时间就先把乞丐以及那些城里游手好闲的青皮统统抓起来,发往海外各处最艰苦的拓荒前沿充当苦力。但限于可用人力的规模,也只是基本清理干净了广州的帮会分子。而在远离珠江三角洲的地方,依然遍地都是一片乱象……在城里的商户差役、乡间的地主缙绅、山间的寺庙道观之中,到处都有这些帮会分子的线人和庇护者,几乎无孔不入!

上述骚乱虽然不至于颠覆盟军对广东的统治,但却能严重干扰各种现代化建设的进展速度。更要命的是,许多武林门派的根基之地,都在广东省外。即使在广东境内再怎么严打,也只能伤到他们的皮毛而已。

总之,因为暂时无法祭出“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工商业公有化改造”和“破除封建迷信”这三大釜底抽薪的绝户计,占领军只能硬着头皮在广东打上一场长时期的治安战。由于军警力量在使用上的各种局限,有关部门还下令组建属于自己的“爱国社团”以毒攻毒——于是,就有了长留派的诞生。

简单来说,长留派就是一个依托海南岛穿越集团的“新道教”建立起来的,面对新占领区当地民众的会道门,短期目标就是对付那些胆敢跟“澳洲人”为敌的武林门派。一开始不知是谁脑洞大开,随意起了个很恶俗的名字,叫做“北斗神拳”,结果招致一片强烈抗议——用拳头怎么打得过人家的板砖闷棍?

接下来,有关部门在内部举办了名称征集活动,于是又冒出了精武门、琼华派、万花谷、天策府、藏剑山庄、天下会、金钱帮等等一系列缺乏想象力的奇葩名字。最后还是看不下去的新道教主事人盗泉子,借鉴一部仙侠电视剧里的设定门派,以《山海经》中的长留仙山为名,将这个新门派定名为长留派。

然后,为了突出长留派的“澳洲特色”,与明朝本地的武林门派区别开来,长留派弟子所用的兵器也别具一格,乃是三棱军刺和西洋细刺剑!前者的杀伤能力,在现代战场上久经考验。而那看似玩具一样的西洋细刺剑,其实在格斗中同样战绩不俗——须知此物最早的名字叫做穿甲剑,乃是从贵族决斗中发展出来的街斗利器,完全放弃了砍劈的功能,将一击致命的功能发展到极致,那极细的剑身,既分量轻便容易携带,又可以轻易穿透人体躯干,造成严重的脏器出血和体腔内感染,这在古代基本就是死路一条了。

当然,这种武器在大军对阵的时候,确实用途有限,但是在江湖斗殴之中,却绝对是堪称利器——如果这东西当真是华而不实,缺乏实战价值的话,西方绅士们又怎么可能一直将它佩带到二十世纪?

即使在东方的街斗战场上,这东西的杀伤力也同样不差——与完全依靠刺击作为杀伤手段的西洋剑相比,传统的中式剑还保留了一些砍杀和格挡的招式,所以剑身不能打造得太长,至少在挥舞时不能砍到地面,刃长不如西洋剑。这样一来,在广州本地“大侠”拿着传统的中式剑,当街对战手持西洋剑的长留派弟子之时,在中式剑刺到对手之前,自己这边就很可能已经被西洋剑戳进肝脏了!这可是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