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大清帝国的昙花一现(上)(第2/3页)

但这并非是皇长子豪格的功劳。事实上,早在登州军刚刚逼近的时候,貌似骁勇实则胆怯的豪格,就借口要保障大运河的畅通,带着麾下的全部一千多八旗兵逃出济南,匆忙撤退到了西边的东昌府。

然而,尽管爱新觉罗家的主子已经临阵脱逃了,但清廷任命的济南知府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忠诚与勇气。此人先是将自己妻妾子女全部斩杀,曝尸于府衙门前,以示死战到底的决心,然后号召济南城内的士绅出粮出人,誓死抗击登州反贼,一时间居然得到了相当热烈的响应。接下来,知府衙门又组织书生在城内大肆散播谣言,说登州叛军杀人不眨眼,食人心、吃肚肺,很是蛊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上城助守。

——执掌登州镇的陈新大帅,虽然没有打出镰刀铁锤图样的红旗,但其土地政策跟“我党”早期如出一辙,都是强行没收或赎买地主缙绅的田地,然后分配给士兵家属,从而建立许多个起名为屯堡的军属农场。目标是以此来笼络军心,用最快速度在登州营造出一批属于自己的铁杆支持者。同时也让登州镇在无形中减少了反对势力的潜在来源,不著痕迹地瓦解了民间原有的组织动员力量,确保了大本营的稳固。

很显然,无论是征用还是赎买土地,都严重触动了天下缙绅地主的敏感神经,因为按照大明的规矩,向来都是只有他们可以巧夺豪取那些贫贱小民的土地,没有倒过来让卑贱武夫骑在头上的道理。于是,早在当年还打着大明官军的旗帜之时,陈新就开始不断地镇压和屠杀地主缙绅,同时也不断地被地主缙绅偷袭和刺杀。等到竖起反旗之后,陈新大帅搞土改的手腕更是变本加厉,既让许多贫无立锥之地的穷人分到了田地,成为了陈大帅的铁杆拥趸,也把胶东的地主缙绅杀得人头滚滚,彼此仇深似海,势不两立。

——虽然拥有强大生产力的穿越者,不是拿不出购买土地的钱款,但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土地的。须知在封建王朝时代,那些地主缙绅们轻松悠闲的生活,完全建立在佃农的痛苦上。而乡村地区的政治权力,也大都操纵在少数乡绅地主手中。而其地位和权力的基础就是大片的土地。

封建时代的地主缙绅固然颛臾顽固,但却对这一点看得相当清楚,自然是死死抱着土地不肯放手。因为一旦失去了土地,就会使地主失去了原来的权力根基,这玩意儿可是再多的金银财宝也买不来的!

反过来说,在陈新大帅眼中,既然无论是赎买还是没收,这些地主缙绅都不会乖乖就范,肯定要跳出来作乱,那么索性就省下这笔款子当军费,直接用子弹和马刀跟地主们说话吧!

既然历史上“弓马无双”的满洲八旗都能在北京周边搞跑马圈地,不但拿走了土地,还让原来的地主当农奴,那么战斗力更加强悍的近代化登州军,显然也能做到这样的事。反正这年头根本没有什么人道主义的说法,不管屠城灭族什么的都是很正常的统治措施,只要尽情地杀杀杀就好了。

如此一来,在此时的济南城内,就聚集了许多从东边登州府、莱州府和青州府逃过来的地主缙绅,因为被登州军纠集一帮穷泥腿子强行分了田地的缘故,个个都跟陈新大帅有着破家灭门之恨。在他们这些落难者的哭诉和宣扬之下,济南府这边的地主缙绅,也都知道了登州陈大帅的“倒行逆施”,对此是既哀叹又愤慨,大骂登州陈大帅是“勾结髡贼、以夷变夏”,“古来未闻如此苛待士绅者”!一时间仇恨度爆表。

当然,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的话,慑于登州军的赫赫凶名,大部分缙绅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或者拖家带口往更远处逃亡。但既然如今知府大人愿意带头毁家纡难,那么济南府的缙绅们自然也就随之生出了对大清王朝的无限忠心,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把登州叛逆和海外髡贼打回去。

结果,当大约四千名高歌猛进的登州军,一路杀到济南城下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撞上了一块硬石头,几次强攻都被打了回去,夜里还遭到了济南乡勇的袭营。接下来,发了狠的先头部队,很快调集到数十门加农炮,围着济南城墙一字排开,猛烈的炮火砸得墙上砖石横飞,露出了里面黄糊糊的夯土。但守城的清军也打出了血性,哪怕面对着这么多大炮射出的金属风暴,也依然嗷嗷叫着死战不退。

虽然登州军一度用大炮轰塌了济南东面的一段城墙,随即蚁附而上,涌入城内,企图直取府衙。不料济南城里这上万名临时召集起来的地方乡勇。在守卫家乡的时候居然战意格外顽强。在一番空前混乱和惨烈的巷战之后,攻入济南城内的登州军竟然又被逆推了回来,并且死伤了上百人,士气也为之大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