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走进印度(二)(第3/4页)

“……这这这……听着都像是阿拉伯那边的原教旨主义者了!”王秋乍舌道。

“……没错,这就是印度教的原教旨主义者,不过他们的标志不是人肉炸药包,而是非暴力不合作,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些做法。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素食主义贯彻得最彻底的,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耆那教。而耆那教信徒最多的地方就在今天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圣雄甘地就出生在古吉拉特邦,他的母亲就是耆那教信徒——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年的甘地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了吧……”

白泉颐挑了挑眉毛,“……所以,如今的印度街头,就是动物肥得要死,人却瘦得要死……”

“……但这也太荒唐了。中国人也有吃斋念佛的,但真要饿得急了,什么飞禽走兽、树皮草根也都会往肚里塞,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信仰和戒律啊!”王秋摇头叹息道。

“……可印度人不是中国人,他们对宗教的虔诚程度不是中国人能比的。这么说吧!中国文化从古至今都是以世俗世界为中心的,对待鬼神什么的超自然存在,有余力的时候自然也要去拜一拜,若是活人都快饿死了,那么就没人还顾得上往庙里烧香了。而印度文化却是以死后世界为中心的,认为现世是虚假的,死后的灵魂归宿才是真实的。人活着就是为了承受各种苦难的考验,死亡则是幸福和解脱……”

白泉颐答道,“……所以,自古以来,印度人就是非常的虔诚、非常的温顺、非常的容易统治。而且,他们把挨饿当成一种修行,认为是非常体面和光荣的事情。孔雀王朝的初代皇帝,那位跟亚历山大大帝较量过的伟大帝王,就是为了虔诚的信仰,自己主动把自己给饿死的。现代印度农民欠了地租还不上,也都是成百成千地自杀,而不是去捕猎鸟兽填肚子,至于上山造反的就更少了……”

……

另一方面,虽然在饮食方面如此自律和无欲无求,但印度人开起车来却似乎同样不缺乏彪悍。除非车子超载得太厉害,想要快都快不起来。否则的话,就算是一向懒散不守时的印度司机,只要一握上方向盘,经常也会极为勇猛地争分夺秒——和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的交通相比,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地方的交通都可以说是“秩序井然”了!这里有反光镜的车都是新的日本和韩国车,有点年头的车要么反光镜被拆了,要么好像从来就没装过!因为反光镜在这边的道路上几乎是毫无用处!

只要是在看不见交警的地方,交通法规就形同虚设。印度司机开车的时候想变道就变,后面有人按喇叭就变回来,没人按就变过去!停车和变道时的车距小得出奇,简直都是车门贴车门,保险杠贴保险杠了。就这样的路况,印度人居然还能把两车道开出六车道,同时以六十公里以上的速度在限速四十的路上飞奔!

——当那个印度司机开着大使馆的马自达,在一群大卡车的裹挟之中,不得不以时速一百公里的速度狂飙之时,车上的王秋等人全都紧张得要死,忍不住双腿打颤……

然而,尽管这位低种姓司机小伙子开出了这样惊险的速度,目的地依然遥遥无期——继续开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看起来却似乎依然在城郊结合部打转……最后,在白泉颐卫生专员的吹胡子瞪眼之下,这位皮肤黝黑的司机小伙子才带着憨厚的笑容承认:他自己都不知道开到了什么地方,也就是说,现在迷路了!

——这位司机小伙子不是新德里的本地人,而是在大半年之前才从西孟加拉邦的乡下老家跑到首都新德里闯世界,然后走了不知道什么关系,谋到了这份给中国大使馆开车的工作。如今,他对新德里的道路还算熟悉,但旧德里就只能看地图了……更绝的是,由于没想到今天要去旧德里,他身边根本就没带旧德里的地图,车上也没装GPS导航,眼下只能凭着头脑里的印象凑合着开……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这个发现让坐车坐得脚都麻了的王秋等人几乎绝倒,但事已至此,也只好竭力补救——起初,白泉颐卫生专员吩咐这个印度司机自己想办法问路,谁知却遇上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麻烦:语言不通!

等等,印度司机在自己国家的首都居然也会语言不通?没搞错吧?他到底是不是印度人?

但事实就是如此,虽然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可是全国有大概六成的人不会说!

因为印度有三十多个邦,每个邦都有自己的官方用语。这可不是像中国的粤语和上海话那样的方言,而是彻底是从书写到文法上都不一样的语言!印度的钞票上为了表示面额,就用二十三种主要语言一一印出。这还不算每个邦内部还有很多个小语种,如果一起加起来,全印度一共有三百多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