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邮轮上的日本(下)(第2/3页)

于是,托普中校和他的部下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到日本去开船,然后就被赏了一盒香烟和一顿饱饭,随即被塞上了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火车。因为托普中校的资历,还没出发就直接被任命为一艘邮轮的船长——当然,由于信任度不够,他这个船长要随时接受一位政治委员的监督,而托普中校也表示理解。

接下来,对于这趟前往东亚的旅程,托普中校有种挺奇怪的感觉,就是随着火车越来越靠近日本前线,提供给他们的伙食反而变得越来越好了。配给的主食不知何时突然由黑面包变成了白面包和甜饼干,配菜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起初只有酸黄瓜,后来又有了小鱼干,再后来还有了土豆和咸肉煮成的浓汤。

尤其是滞留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等船去日本的那几天,托普中校和他的部下们居然每天都能饱饱地吃上一顿被称为“社会主义圣餐”的土豆炖牛肉,外加啤酒、饭后甜点和水果——虽然就连苏联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为啥要把土豆炖牛肉定义为“社会主义圣餐”,简直跟他之前还是王牌艇长的时候吃得一样好了。

而根据他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街头亲眼目睹的景象,也是处处一片繁华喧闹,简直看不出这个国家正处于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市区街巷干净整洁,街头车流往来繁忙,路上行人衣冠楚楚,看不出有谁是挨过饿的模样,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活力。一眼望不到头的商店橱窗里,各种精美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很多东西甚至是托普中校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上帝啊,这真是那个以穷困而著称的俄国吗?

在前王牌艇长托普中校这个观察者的眼中,城里唯一可以显示出些许战争痕迹的东西,恐怕就只有街头行人的男女比例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街头,青壮年男性的数量明显偏少,商店的店员几乎都是女性,连开公共汽车的都是女司机,即使偶尔有几个小伙子出现,也多半穿着军装。

但是,相比于已经被摧残成一片废墟的德国故乡,这里已经绝对称得上是社会主义天堂了。

想想故乡那些每天连土豆都未必吃得上的亲人,前王牌艇长托普中校的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一丝黯然,但是既然已经战败,也就只有认命了……幸好,既然自己志愿到东方来开船,家里的亲人应该能够得到一些有待,日后或许还能寄一些钱和食品包裹过去,帮助他们熬过这个艰难的年月……

——所有的一切荣耀、理念和梦想,都已经随着战败而烟消云散,眼下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当然,这些好处不是白来的,这不,才刚到地头,他们就被拖去开工了……

……

远洋邮轮“流川丸”的空旷轮机舱里,此时正是漆黑一片。哐哐的敲击声在黑暗中回荡,在托普中校的率领下,几个前德国海军的U艇水兵双脚叉开,坐在满是油污的钢铁地板上,跟一台发电机组较着劲。每个人的口里都咬着一只手电筒,地上摆满扳手、螺丝刀、尖嘴钳等等工具,还有几张复杂的电路图。

折腾了足足两个小时之后,直到手电筒的电池快要耗尽最后一丝电能,原本死寂的发电机组终于隆隆地运转起来,幽暗的舱室一下子变得灯火通明。水兵们则纷纷将手里的工具丢到地上,疲惫地吐了一口气。

“……哎呀,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下咱们的船总算可以自己发电,不用再从岸上接电缆了。”

“流川丸”号上的日共政治委员和原来的代理船长,一名矮小精瘦的日本大学讲师,操着一口非常蹩脚的德语说道,语气谦卑得夸张,还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慨。

——之前,他硬着头皮带着一帮菜鸟船员,拿着说明文件和图纸,在轮机舱里鼓捣了不知多少回,企图让邮轮的轮机,至少是发电机运转起来。无奈实践和理论完全是两码事,船上发电机的样子跟他在学校实验室里见过的完全不一样,闸刀柄和开关要多得多,各种附有指针的表盘——安培表、伏特表,还有其他一些什么表,弄得他们眼花缭乱。更要命的是,在每一块隔板、悬板和活动舱板的上面和下面,豆交织着多得不可想象的各种口径的大小管子。简直不象是船舱,而像是鲸鱼的肚子!虽然各种系统的管子被分别漆成了不同的颜色,可是他们这些菜鸟就算拿着说明书也分辨不出来,反倒闹出了无数的事故:轻的是被油污喷了一脸,重的则是有人触电,万幸的是至少还没闹出火灾,否则这一船的人都得被烤熟了……

因为把一艘满载着数千难民的邮轮搞得如此险象环生,有关部门已经多次发文过来严厉训斥,甚至通报批评。可面对这样一副烂摊子,这位完全专业不对口的前大学讲师根本是束手无策、焦头烂额,最近已经连续做了一个星期的噩梦……幸好,如今终于有了德国的专业人士过来,而他这个外行也可以退位让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