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征服澳洲的最后一战(中)(第3/3页)

9月16日上午,联邦政府的驻扎地,紧靠香克角的弗林德斯小镇上也响起了枪声。随即连香克角的灯塔也被插上了太阳旗。约翰·卡廷总理只得带着他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班底再次转移,后撤到了位于摩林顿半岛西南尖端的索伦托镇,再后面就是菲利普湾的出口,除了跳海自杀便无路可退了。

但是,日军这一阶段的高歌猛进,也就到此为止了——在撤出弗林德斯镇之后,由于放弃了大片土地,盟军的兵力密度无形中大大提高了,而据守的地形也从易攻难守的沿海平原,变成了险隘重重的山岭丘陵。依靠“红丘陵”和“主岭”的险峻地形,盟军只需要很少的兵力,配合隐蔽在山间的炮兵阵地,就能顶住日军的进攻。因此,双方再次暂时形成了僵持和对峙的局面……

然而,如今的时间是在日本人这一边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盟军的口粮供应愈发紧张。营养不良带来了更多的疾病,同这些疾病作斗争使兵员逐渐枯竭,而他们还要抗击敌人不断发动的进攻,保卫自己的阵地。绝大多数的盟军士兵迅速变得骨瘦如柴,又饿又病,身体极度虚弱,甚至连枪都举不起来。

阴冷的冬雨之中,唐尼下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红丘陵的阵地上行走。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墨尔本,冬天的雨水特别的多,前线战场的地面全被雨水泡烂了,一脚下去淤泥往往就会陷过脚踝。有的时候,一脚没走好,淤泥没到膝盖都有可能。冰冷的积水也会在这个时候流进鞋子里,把脚冻得冰冷,甚至完全失去了知觉。

很不幸的是,虽然唐尼下士已经是十二万分的小心,但还是不幸一脚踩进了某个深坑。费了好大的功夫,他才艰难地把左脚从深深地泥泞里拔了出来,只不过鞋面是出来了,鞋底却还留在泥泞中。

“……哦!真该死!”唐尼下士绝望地骂了起来,同时摸出一条脏兮兮的手帕,将没了鞋底的左脚包起来——他很清楚,在如今这种兵临绝境,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自己是绝对没有可能从军需处领到另一双新鞋子的。而在他从某个死人脚上扒到一双完好的鞋子之前,自己的一只脚很可能已经被严重冻伤了。

想到这里,在沮丧之下,唐尼下士又感到肠胃痛得一阵咕咕叫,饿得更加难以忍受——现在给他们的口粮已经只有斯帕姆午餐肉和沙丁鱼的罐头,每天一罐十个人吃,还得分两顿。

虽然军官们还在努力打气,说什么满载着食物和药品的商船很快就来,但唐尼下士对此早已不抱什么希望,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被抛弃了,接下来只怕是注定要葬身在这里——如果不是对面的日军名声太臭太凶残,据说还喜欢把战俘折磨得生不如死,那么现在困守在这里的盟军,恐怕早已举起白旗投降了吧?

——不过,跟这位绝望的大兵想象中的不同,美利坚合众国其实并始终都有放弃澳洲。即使在如今这种捉襟见肘的艰难情况下,美国太平洋舰队还是竭尽所能地派了人过来……

这一天的深夜时分,盟军的最后阵地,摩林顿半岛附近礁石林立的漆黑海面上,突然传来了轻微的响动,然后,伴随着哗哗泛起的白浪,一个小小的潜望镜悄然冒出了海面。

“……确认海面安全无误,主压载水舱排水,上仰配平,上浮开始。”

“……是,主压载水舱排水,上仰配平,上浮!”

在艇长的一声令下之后,随着舰员们井然有序的操作,压缩空气缓缓地排进主压载水舱,海水被挤了出去。使得这一艘美国海军的“小鲨鱼级”潜艇,以舰艏稍稍扬起的状态缓缓浮出海面。

然后,美国第一支特种部队的大队长,如今临时担任总统特使的埃文思·卡尔迅上校,就钻出潜艇,换乘橡皮艇登陆,带着一封杜鲁门总统的亲笔信,踏上了盟军在澳洲大陆坚守的最后一块阵地……

……

PS:台湾政坛最近愈加疯癫,居然通过决议,要求“国党”向日本归还战后接收的资产——是不是索性把整个岛归还给日本算了?唉,蔡总统上台之后,事事洋相百出,似乎只有搞死蓝营一件事办得还算像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