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这个算是核冬天吗?(中)(第2/4页)

——遍数整个南斯拉夫,恐怕都没人见过这么寒冷的春天。五月的天气依然像冬天一样,天空中总是不时飘着雪花和冰屑,人们发现绵羊冻僵在了草场上,刚刚绽放的柔嫩花蕾被冻死了,水塘和河里结了十厘米厚的冰,地里新种的庄稼经受着酷寒的蹂躏,农夫们只得穿着厚外套,戴着手套在田间忙碌,企图尽力挽救一些残存的庄稼。然而,这样违反时令的寒冷,是这个纬度的小麦和玉米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哪怕依靠南斯拉夫农夫们的努力奋斗,今年的庄稼最终不至于颗粒无收,可最起码恐怕也是粮食减产大半的下场!

因此,在巡视的一路上,所有的官员都在向铁托诉苦,表示今年下半年肯定会有规模空前的饥荒爆发。而从南斯拉夫内部挖掘潜力解决饥荒的办法……目前看来,应该是绝对没有的。

如果想要让南斯拉夫人熬过这个艰难的年月,在所有人看来唯一可行的办法,似乎就是只有向苏联老大哥下跪和伸手——可问题是,苏联人也不是慈善家,克里姆林宫的援助救济物资,哪里是这么好拿的?

想起克里姆林宫提出的一揽子交换条件,铁托就忍不住感到脑仁阵阵抽搐:采用全社会主义阵营的统一货币、统一外交立场、加入经济互助会、赞成“有限主权论”……铁托非常清楚,在民族自尊心被宣传煽动得过了头,素来妄自尊大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看来,这一系列严重干涉南斯拉夫内政的要求,肯定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如果他敢于随便点头答应,那么马上就是一场动摇国祚的政治大风波。但是,如果不这么做,就得不到苏联的援助物资,届时,饿慌了的国内人民在某些野心家的煽动下,依旧会起来造反作乱。

要么因为政治危机而内乱,要么因为饥荒爆发而内乱,这道两难的选择题让铁托总书记头疼欲裂。

最后,铁托总书记只能决定等等看再说——或许……今年秋天的收成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不管怎么样,在危机爆发之前,他和南斯拉夫政府都还有一段时间可供考虑和斟酌,不是么?

但是,相比于还有选择余地的南斯拉夫人,孤悬海岛的英国人,则是连选择生路的机会都没有了……

……

六月十日,英格兰,康沃尔郡南部,英吉利海峡北岸

铅灰色的黯淡天幕下,在去年岁末逃出战俘营的前纳粹德军炮兵中校海因里希,裹着一件不太合身的裘皮大衣,站在某座庄园大厦的顶层阳台上,俯瞰着挂满了霜花的萧瑟田野,久久地沉默不语。

——依靠在去年圣诞节,联合美国黑人溃兵攻破巴斯城而抢到的一些燃料、服被和食物,最重要的是城里那些完好的房屋,海因里希中校和追随他的两百多名纳粹德国战俘,总算是熬过了这个艰难的冬天。

但是,海因里希中校很清楚,光是靠着烧杀抢掠,他们是很难在他乡异国长期维持生存的。而且,他们没有获得军火补充的稳定渠道,子弹和炮弹都是打一枚少一枚,其实也打不起任何高强度的持续战斗。等到最后一枚子弹打完,只能用刺刀跟英国佬搏杀的时候……那会儿究竟是谁打劫谁,恐怕还说不准呢!

于是,等到年初的极寒天气结束,气温回升到容许人类在野外活动之后,海因里希中校就率部离开了已经被洗劫一空的巴斯城,南下前往据说没什么扎手势力的康沃尔郡抢地盘。然后,依靠手里的枪炮,海因里希中校成功占领了一座坚固完好的英国乡村庄园,随即搬照中世纪封建制度,自封为领主,给手下册封了骑士,就像一个标准的德国容克庄园主一样,开始经营起了这块小小的地盘,准备恢复粮食生产,以作长久之计——德国人自然是各个成了骑士和侍从,而一路上抓获的英国农民,正好充当农奴的角色。

虽然他们实际上连一匹马也没有……但是一介德国容克居然能够在英格兰割地自立,想想也挺带感的。

然而,接下来出现的怪异天气,却让海因里希中校恢复生产、占地为王的打算,彻彻底底地落了空。

——自从进入四月以来,随着白天越来越长,英格兰的气温却反而变得更加寒冷了,呼啸的风雪始终不断,让人疑似身处于极地。海因里希中校这辈子活了这么多年,却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怪异的天气,明明已经进入了初夏时节,早晨的气温却下降到了零度以下。可怕的寒流把刚刚松软开来的土地再次冻得十分坚硬。

为了拯救这些象征着未来希望的庄稼地,从五月下旬开始,海因里希中校连续十几天晚上都在玉米田里燃起篝火,并且安排人手轮流看守添柴,不让篝火熄灭,以免玉米被冻死……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六月伴随着冰雪而来,英格兰的大地被覆盖上了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几乎所有绿色的植物,都在一夜之间冰封在霜降之下。那些勉强熬过了五月寒潮的庄稼,在六月的冰霜里还是难免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