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坚韧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上)(第3/3页)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真的别有用心,还是纯属没心没肺的傻白甜,反正在亚马逊森林的氧排放量问题上,那些环保人士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其实呢,在整个地球的每年净造氧量之中,海洋藻类生产了其中的90%,淡水藻类生产了其中的3%,苔藓和地衣生产了其中的6%。而包括森林、草原、农作物在内的所有陆地高等植物,总共才生产了氧含量之中的多少呢?才1%!!

也就是说,整个地球的氧气之中,所有陆地高等植物们只作出了百分之一的贡献,森林占到的比例就更低了……对于地球,森林的造氧能力几乎是可以被忽略的,甚至无法影响大气含氧量。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高等植物本身也是要呼吸的,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氧气,自身还要重新吃掉一部分,吐出二氧化碳。再加上任何高等植物都是生物碳堆积的产物,在他们死亡之后会腐烂变质,释放大量的碳排放物,同时消耗掉许多氧气……根据许多科学家的计算,如果将氧气的收支相抵的话,某些植物的一生不但没产出额外的氧气,反而消耗了更多的氧气!

因此,哪怕地球上所有的森林都变成了沙漠,对大气含氧量也没有什么不利影响。反过来说,即使时光倒退几千年,人类聚居地重新变成大森林,地球的空气也不会变得更清新……”

王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又滔滔不绝地继续说了下去,“……由此可见,亚马逊的热带雨林根本不是什么地球之肺,冷战时代的核冬天概念,也属于善意的骗局——在冷战时期,哪怕全人类所有的核弹一起引爆了,其总能量对地球而言,也不过就是一次大型火山的喷发量,如果无法诱发出更多的火山喷发,那么光靠核弹爆炸的能量,也是无法改变气候的。而近来被炒得很火热的所谓控制碳排放,‘低碳生活’,其实同样也是一个刻意炮制出来的伪命题——事实上,我们人类对地球施加的那点儿影响,对地球来说,其实啥都不是。全人类每年的碳排放总量,还不如森林里那些腐烂植物排放的多。而全人类每年的甲烷排放量,也赶不上火山喷发,甚至还赶不上白蚁放屁。所谓的控制碳排放议题,不过是发达国家鄙视和打压发展中国家的借口而已,类比于古代巫师指责部落成员‘触怒神灵’,纯属人类自己折腾自己……所以说,大家不要太看得起自己了,地球不用人类拯救,人类只要拯救自己就足够了!”

听完王秋的这番长篇大论,众人似乎都有些头脑发晕,被各种观念冲突给搞得有些思维打结……寂静地沉默了半晌之后,还是对这个世界最为关心的舰娘苏菲小姐,首先开口反驳。

“……你说的没错,地球确实不需要我们拯救,人类也毁灭不了地球。但问题是,人类纵然毁灭不了地球,却还是可以轻易毁灭自己!所以眼下的人类文明世界,依然需要我们的拯救!”

刚刚从重伤状态中痊愈(修复)的舰娘苏菲,苦笑着摊了摊手,“……地球生物圈虽然很坚韧,但人类文明却很脆弱啊!而且,你知不知道,如今欧洲人的生活环境,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