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这个只管杀不管埋的世界(二)(第2/3页)

总的来说,在经历了二十多枚核弹的一齐轰顶、持续不断的地毯式轰炸和几次严重违反人道主义精神的城市攻防战之后,生活在欧洲地区的土耳其人基本已经绝种,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土耳其人也减少到了不足八百万,其中还有两百万土耳其人正以恐怖分子或者“疑似恐怖分子”的罪名,被关押到了各处劳动营里,在“契卡”战士的皮鞭下没日没夜地做苦工——在完全不必考虑任何舆论问题,也不必考虑成本是否过高的情况下,凭着现代化的杀戮手段,镇压占领区民众反抗其实并不怎么困难,什么挑拨离间杀鸡儆猴都是玩烂了的招数,否则过去欧洲人是怎么殖民全世界的?而作为苏联盟友和土耳其人世仇的库尔德人,则乐不可支地接收了他们的田地和房屋,甚至还接收了他们的妻女——当真是做到了“石头要过火,人口要换种”……

事实上,在克里姆林宫高层的秘密会议之中,曾经还有人过一个解决土耳其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就是为了确保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君士坦丁堡的绝对安全,可以模仿过去对待车臣人的方式,把整个土耳其民族迁移出小亚细亚,丢到伊朗、埃塞俄比亚或者其它更遥远的地方去,比如去阿拉斯加半岛打狗熊就很不错……只是在进一步的讨论过后,大多数委员考虑到如果把小亚细亚的土耳其人清理得太彻底,可能会导致库尔德人过于坐大,以至于前门拒狼后门进虎,故而这一提议暂时还处在搁置状态之中。

在苏联红军面前享受到类似待遇的还有伊朗人,不过苏军对伊朗高原的兴趣显然远不如君士坦丁堡那么高,在侵占了里海南岸的小片低地平原,并且摧毁了德黑兰的伊朗王国政府之后,派遣到伊朗的苏联红军就暂时停止了继续进攻的脚步,而是坐观剩下那些伊朗人在混乱和饥荒之中自相残杀。

而更南方的阿拉伯人,除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三天两头地被核弹、毒气弹、燃烧弹和高爆弹轰炸,大约死了一千多万人之外,暂时还不在苏联红军的直接攻击范围之内——等到南非宣布退出战争,并且把艾森豪威尔将军和他的部队缴械驱逐出东非之后,苏联人对中东地区的核爆和常规轰炸也基本停止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阿拉伯人就能够从此安享太平,因为在此之前,多达两百枚以上的原子弹,已经摧毁了整个中东地区绝大多数稍微有些规模的城市。而各国政府的毁灭,则让整个阿拉伯世界重新碎片化,回归到了部族统治的时代,并且迅速爆发了遍地开花的军阀混战。苏联方面趁机通过叙利亚沿海的几个港口,跟阿拉伯世界维持了一定程度的贸易,用红军淘汰的军火,交换阿拉伯人从嘴边抠出来的粮食——由于原本消费这些食品的城市人口都在蘑菇云之中消失了,于是中东地区居然在时隔上千年后再次变成了粮食出口地。

从伊朗再往东看过去,人口稠密的印度次大陆依然在无休止的战争漩涡之中绝望挣扎,而“无夏之年”导致的粮食大幅度减产,在战乱分裂的背景环境之中,造成了远比和平时期更加悲惨的后果——在之前的和平年代,每当出现饥荒的前兆,印度的统治者都会减免税收并给予一些援救措施援助灾民。但在战争之中,有限的资源都被军队消耗和破坏殆尽,无论是哪一方势力,都没有认真地采取什么救灾措施。

相反,统治着人口最稠密的恒河流域的尼赫鲁,为了扭转前一阶段节节失利的战局,反而提高了征税标准,从农民手里夺走最后一点稻米,用于筹集资金进口军火,结果导致了空前的惨剧——在恒河上游地区,根据记者的描述:“数十万饥民的白骨铺满了德里郊外的平原,整条恒河上都漂浮着无数饿殍的尸体”。而在恒河下游的孟加拉,当年足足饿死了一千万人,大片的农田被抛荒、田野里杂草丛生,成了深不可测的丛林。少数幸存者不得不以食草甚至食人肉为生。但在印度次大陆上彼此厮杀的各方军阀,却几乎个个都对底层庶民的死亡毫无怜悯,甚至公开说:“……饥荒是穷人自己的错,谁让他们像兔子一样繁殖?”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九四七年这个“无夏之年”里,在印度战死和饿死了两千万人,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感到悲伤的数字。而更加令人感到悲伤的是,在气候更加诡异的下一年里,印度还将饿死更多的人……

随着英军的撤走,东南亚各国暂时出现了势力真空。而重返东南亚的日本海军,除了占据新加坡这块弹丸之地以外,对其它地方似乎兴趣缺缺。所以,东南亚各国人民在被殖民统治了多年之后,终于又一次迎来了自己当家做主的好时光。然而,无论是缅共、越共、菲共、马共,还是驱逐国王之后的泰国共和政府,都只是拥有一个中央政府的名义,一时无力弹压全国版图,还在跟各个割据势力打着没完没了的游击战和反游击战。至于印度尼西亚这个地域辽阔的千岛之国,在雅加达被核爆之后,更是彻底陷入了军阀酋长混战的无政府状态,大大小小一百多家酋长苏丹和军政府互相厮杀,保守估计也得分裂成二三十个小国家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