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核战默示录(上)(第3/4页)

可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连瑞士这样的“永久中立国”也被核弹轰平,整个世界已经被彻底撕裂成两大阵营,相互之间的合法贸易和信息交流完全断绝,根本没有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立国可以作为中转站了。在欧洲、苏联、日本和中国的美国间谍,除了冒死偷渡大洋之外,就只能用无线电台来发送信息。

然而,在苏联这样体制严密的警察国家,私藏电台并且经常发报根本就是找死的行为,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发现。在其它欧洲和亚洲国家,那里的反谍报措施倒是松弛一些,可以设置相对稳固的情报站。但问题在于,即使成功侦察到这些国家的什么机密情报,并且送回了美国本土,可是对于军方而言,多半也还是没有什么用处——真正能够威胁到美国生死存亡的大敌,只有苏联一国而已,连日本人都还差了一个档次。

像发动核打击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能在苏联红军内部拥有情报渠道,通常是打探不出什么来的。

当然,随着南非的独立和退出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终于再次出现了中立国,美国情报机关也得以通过南非驻苏大使馆的门路,重新安插人手,激活之前的潜伏特工……然而,由于之前的中断联络,原本就不够完善的情报网络进一步支离破碎,眼下还没收拾出个头绪呢,哪里查得出苏联核打击部队的准确动向?

因此,自从三战全面爆发以来,美军主要依靠侦听苏联人的无线电报,破译苏联红军的密码电文,来获得一些军事情报。但问题是,首先,苏军的密码时常更换,破译密码的速度不够理想,好不容易从中获得的情报,在整理出来之后经常已经过时。而且,关于苏联核武器生产储存情况之类的高等级绝密情报,似乎是只用有线电报和电话来传输信息,美军的无线电侦听人员更是几乎无法从中窥知到一鳞半爪,让人挠头不已。

对此,想要对苏联人发动核反击却无从下手的阿诺德,固然是找不到目标,茫然不知所措,只能站着挨批。可换成麦克阿瑟总统,同样也想不出什么可行的好主意,一时间只能大眼瞪小眼,相顾无言语……

……

正当阿诺德跟麦克阿瑟讨论着情报问题之际,一阵尖利的空袭警报声,却突然在白宫突兀地响起。

一时间,白宫内外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出现了一瞬的寂静。

下一刻,整个白宫就一下子变得喧闹起来,到处都是砰砰的碰撞声、脚步声,以及歇斯底里的惊恐尖叫。两个身强力壮的特工直接撞开了椭圆办公室的房门,不管不顾地拖着麦克阿瑟总统就往外走……

而一辆汽车也风驰电掣般地出现在了白宫南草坪上,把修剪整齐的草坪碾压出了两道醒目的车辙痕迹。

——如果是普通的空袭,正确的应对措施,肯定是赶快往防空洞里钻,而白宫附近自然不会连防空洞都没有。然而问题在于,按照如今苏联人的对美轰炸方式和节奏,肯定是直接丢原子弹的,任凭什么样的防空洞也扛不住……如今这个年头的白宫地下,可没有一间能够扛得住核爆的地下战情室。

同理,后世冷战时代位于科罗拉多州夏延山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地下隐蔽所,准备用来跟苏联人打核大战的抗核爆指挥中枢,在一九四九年初的时候,也同样根本不存在于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上。

因此,面对随时可能掉落的核弹,唯一可行的自救策略就是火速逃出城市,冲到荒郊野外,躲到原子弹的杀伤范围之外,然后找个地方躲起来,等待苏联的最新型喷气式超远程轰炸机投完了核弹飞回去……

没办法,如今这会儿,距离西海岸遇袭才没几天,第一架能够爬升到两万米的B-36炮艇机都还没改装出来,面对从一万九千米同温层高空以超音速突防的苏联轰炸机,无计可施的美国人除了闭着眼睛听天由命之外,就只有一边向上帝祈祷,一边逃出城市跑得越远越好,无论是将军、政要还是总统,都概莫例外。

然而,之前在驱车逃出白宫的时候,麦克阿瑟总统似乎是震撼得有点儿懵了,或者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倒还没有什么抗拒的意思,于是任凭几个特工摆弄。但是,在白宫的逃难车队以最高速度离开了华盛顿市区,行驶在波托马克河畔的时候,车上众人却为下一步的目的地而发生了争吵——总统先生乘坐的特制防弹加长轿车上,搭车的阿诺德上将、马歇尔国务卿和内阁幕僚长认为,眼下反正也没有对付苏联超音速喷气机的办法,大家应该先顾着自身安全,随便找个越偏僻越好的荒郊野岭钻进去,等到事情过去了再说。

可是清醒过来的麦克阿瑟总统却犯了倔脾气,坚持要去五角大楼坐镇指挥,第一时间掌握东海岸城市的遇袭情况,哪怕五角大楼很可能会成为苏联人投掷核弹的目标,他也要冒这个风险——“……合众国选择我担任总统,是希望我在任何灾难面前都奋勇不屈,而不是让我在危机面前当逃兵的。”他振振有词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