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 那些曾经被穿越者造访过的世界(二)(第2/4页)

“……嗨!”对于岳父大人这番合情合理的吩咐,小室孝自然是点头称是。但当他再次走进隐蔽所的大门之际,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某些早已远去的身影:

“……不知道移民去了异世界的井豪勇,宫本丽和毒岛冴子学姐,现在又过得怎么样呢?”

……

3、《尼罗河女儿》位面

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北非,《学园默示录》位面日本难民建设的昔兰尼加殖民地(现代利比亚的班加西)

一场来去匆匆的短暂雷雨,给撒哈拉大沙漠的闷热空气,带来了几分难得的清新与湿润。如退潮般迅速散去的乌云背后,再次露出瓦蓝的天空,白色的海鸥在空中盘旋鸣叫,清爽的海风让人心旷神怡。

在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与碧波万顷的地中海之间,利比亚东部的绿山脚下,矗立着一座原本历史上不应该在这里存在的,充满了“未来风格”的小城邦,居住着两百多名《学园默示录》位面的现代日本难民,以及他们从奴隶市场上买来的土著妻妾。虽然人口不多,地理位置也很偏远,但经过若干年的建设经营和对外交流,这座位于目前西方文明世界边缘的小城邦,已经在西方各国的民间颇具声望。

——虽然正史上的昔兰尼加还要过九百年才会出现,但为了融入地中海文明圈之内,来自《学园默示录》位面的两百多现代日本难民,并没有给这座城镇取什么日文名字,而是依然把这里命名为昔兰尼加。

从波涛汹涌的地中海上向这里望去,只见在点缀着灌木丛的陡峭山崖之上,巍然屹立着一座白色灯塔,为往来的商船指引航路。灯塔脚下则是一座日式风格的小神社,朱红的鸟居面朝着地中海的万顷波浪。

而在山崖的下方,靠近沿海沙滩的台地上,被开辟成了一块块高低错落的梯田,种植着稻麦、玉米、土豆和蔬菜水果。一道道清澈的泉水,从山麓间奔流而下,在密如蛛网的灌溉水渠中欢快流淌,滋润着这片被大海和沙漠所包围的干燥土地,让它在充足的灌溉和酷烈的骄阳之下焕发出盎然生机。

在这些绿意盎然的人造田园之中,林林总总散落着上百座蘑菇状的金属小屋,被刷上了五彩缤纷的鲜亮油漆,与四周蔚蓝色的大海、黄褐色的山岩和绿色的灌木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异邦人看得深感新奇。不过这实际上只是日本移民们用来存放谷物、商品和农具的仓库,或者在白天劳作间隙短暂歇脚的地方。绝大多数市民平时都住在地下的几个巨大洞窟里,这样更加安全而又阴凉。

在这片田园遍布的海滨台地下方,就是这座城邦的港口,拥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码头、货仓、灯塔和一道防波堤。以及海关大楼、交易集市和专门招待异邦旅人的客栈。由于流沙密布的撒哈拉大沙漠,从三个方向完全切断了这个殖民地跟周边地区的陆上交通,所以这个海港是它唯一的对外沟通渠道。

通常每隔一两个月,都会有来自克里特岛、希腊半岛和埃及的商船,在灯塔的指引下,驶进这座超迷你殖民城市的港口。最初的时候,这些商船只是运来黎巴嫩香柏木、爱琴海鱼干、埃及椰枣之类的外地货物,然后从昔兰尼加殖民地运走一些诸如精盐、瓷器、玻璃、火柴、小五金和塑料制品等等之类,由昔兰尼加殖民地自行生产,或者日本穿越者从【年代性自动售货机】里兑换出来的现代工业品。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昔兰尼加殖民地的商船上,开始逐渐出现了前来求医的病人——这个时代的医学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巫术和医术都没有真正分家。相比于那些让病人吃老鼠治牙疼、吞牛粪治消化不良、跳大神治瘟疫的古埃及医生,现代日本穿越者就算是翻着医书现学现卖,也已经称得上是神医了。

而昔兰尼加殖民地出售的仁丹、磺胺粉、阿司匹林、消炎软膏等现代药物,还有一些日本穿越者自己种植的草药,也成了东地中海文明世界的抢手货——毕竟,为了治病救命,再吝啬的人也会慷慨解囊……

随着前来昔兰尼加求医的各国患者越来越多,昔兰尼加殖民地的日本穿越者索性开办了一座医院,主要倒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积累人脉和交情,留下个好名声,以便于跟东地中海的各方势力都打好关系。

于是,在耶稣诞生的一千三百多年前,一座刷着红十字标志的近代化医院,就矗立在了地中海南岸。

然后,除了医院的门诊之外,昔兰尼加殖民地偶尔也提供出诊服务。但通常只有各国最顶级的权贵,才能让昔兰尼加殖民地出动他们仅有的一艘飞艇,带着医疗队和医疗器械前去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