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地质科研课题 (第2/2页)

“哦,老沈托我搞的报告,就是帮你们弄的吧,”马千华道,“上次的报告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吴小清道,“报告写的很好,专业性很强,对我们很有帮助,客户那边也很满意。”在名义上他们找马千华来做报告,是给电影项目牵线搭桥。

“今天来是要补充一些资料,跟这次的项目有关的。”马倩华的第二次咨询是沈长文之前联系的,内容不再是关于避难区域的判定,而是整个火山爆发的长期推演,这个长期是指五十到一千年之间的地质活动情况,相比起第一份报告,第二份报告在专业性的要求上更为深入,当然,价格自然也更高。对于马教授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科研课题。

对救援任务来说,这第二份报告的意义,自然是用来提醒被他们拯救的这些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避开哪些区域。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灾难之后,这个只有不到二十万人的文明是异常脆弱的,很难保证他们不会遭遇到这次灾害引起的二次伤害。这份报告的意义,就是要尽量避免这些伤害。

需要补充的资料,自然就来自于吴小清这次回程,整个经过地方的地质资料,以及沈长文后续又派出人去搜集的资料。

吴小清带来的资料都放在移动硬盘里,拷贝完之后,马千华简单的看了一下,问道:“还是为了拍电影?”

“客户说要保密,我们也不知道。”吴小清不是沈长文,跟这位马教授也不熟,他当然可以不解释,直接说不知道了。

“嗯,项目正在弄,差不多还要半个多月,时间上没问题吧。”

“没问题,没问题,”吴小清说,“这个事情客户不急,他们也知道这么大的计算量,资料又少,建模会很难。”上次火山爆发毕竟还有吴小清带着外星科技的眼镜专门搞勘探,目标也只有一个火山而已。这次演算的几乎可以说是整个大陆板块的地质活动,其中很多部分只能靠简单的照片和历史史料的简单记载——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好在对报告的要求也并不高——不像第一份报告要精确到爆发具体的天数和小时,后续的这份报告,只要标识出大概的地质风险带就可以了。是避险的参考而不是预警。

“还好你们只是搞电影,真要是为了救人,可不能这么马虎……这报告里的一个小数点,可能就是几万条命。对了,小伙子,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啊……”吴小清不好意思道,“我没上大学……高中都没读过,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了。”

所谓的初中毕业,还不是通过考试毕业的,是学校的校长实在是怕了他,把毕业证提前给了吴小清。

“真是看不出来……对地质也有兴趣?”吴小清刚才说的这些话可是一点也不生分,看得出来对报告这块还是挺熟悉的。

“这是我的工作,我就……多了解了一些。”吴小清厚着脸皮道。

“哦,挺好,就冲你这态度啊,以后肯定就有作为。初中毕业不怕,我们那会考大学的时候,不少人都是初中文化,把书捧手里读几年,还不也上了大学。只要想学习啊,这到哪都一样……”

只要是老师啊,这说话到哪都一样,吴小清只觉得这位马教授跟自己初中老师曾经劝自己学习说的东西都是这么似曾相识……当然,现在的吴小清必须表现的很得体,一边听要一边点头,作出虚心接受的样子。

离开马教授办公室的时候,吴小清突然从刚才的谈话中,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也是之前他就想问搜救队,但一直没有清晰的问出来的问题:“刚才马教授说,一个小数点就是几万条命,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搜救队说,“当然,是以地球为背景。如果是在地球上,有这么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几万条都算少的。”

吴小清忽然间,第一次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一个一直被他忽略,没有重视的问题:“那个世界上,就是那个国王的世界里,一共有多少人?”

“一两千万吧。”这是保守估计,毕竟那个时代很多人口都无法统计。

“我们只救了……不到百分之一?”以前的吴小清不会思考这些问题,他只会想到他们救出了多少人,不会去想在他们选择拯救,制定方案的同时,抛弃了多少人。

“从文明的角度出发,百分之一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