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经费在燃烧 (第2/2页)

美国人陷入了思考,又开始在纸上计算,片刻之后,他停下了动作,对着沈长文点头。

田教授补充了一个观点:“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整个微调的角度差别非常大。我们看第一次摧毁,两百二十把剑几乎是分布在整个视域的全部角度,十分的均匀,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一个坐标点,平均每两个坐标点之间的角度约为20度,注意看它的移动轨迹,我用追踪软件自动绘制了轨迹图,你们看一下。”

田教授从电脑上再次打开视频,换到他说的那个片段,然后饶鑫惊讶的看到,其中红色激光扫描过的轨迹路线全都记录了下来——在那些飞剑高速飞行的过程中,红色的激光就如同穿针引线一般,从第一个目标,到第二个,第三个……

整个过程完美遵循了球极投影的扫描方法——激光的运行轨迹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螺旋形曲线,以刚刚出发的地方为极点开始运动,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逐步扩大运行半径,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精巧的控制着这道光在空间中搅拌。这个过程并不是匀速运动的,而是伴随着加速,停止,再加速,再停止的过程——每一个停止的短暂瞬间,都是激光聚焦在目标上,进行能量释放的过程。

饶鑫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当激光离开一个目标的时候,单从画面上来开,根本还没办法区别目标是否已经得到摧毁,那些剑甚至还保持着整体的形状和稳定的飞行状态继续飞行,但激光就自动离开了。

直到整个摧毁过程接近结束时,第一个被摧毁的目标剑身才开始出现了断裂和分离。

“这意味着激光对摧毁这些目标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参数,同时能量也是饱和和过载的——这样才能确保摧毁。如果没有摧毁而离开,从效率上来说是极为浪费的。”

用通俗的话来说,把激光摧毁一把飞剑比作一个人一拳打倒一个人,这听起来不难做到,但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连续打倒两百四十个人,意味着这个拳击手必须对自己的出手力量,以及对手的抗打击能力有着非常精确的预估,才能确保每次打击不浪费过多的力气,又要确保每次出拳都能真正的打倒。

“在武器设计上,我们通常要在杀伤力上,留百分之百,甚至超过百分之两百的余量,在具体的战斗行为中,那更是投射出必要的火力几百倍,几千倍,甚至数万倍也不为过的火力。伊拉克战争中,平均二十五万发子弹才打死一个人……但是这个,这个……这个机器就像魔鬼的手术刀一般精准,”这是美国人的评价,“在它面前,*就跟鞭炮一样,简直像个小孩恶作剧的玩具。”

饶鑫简直不能再赞同美国人的这段评价了。

饶鑫忍不住挠挠头——认真是没错啦,不过……不管是电影还是游戏,有必要把细节搞得认真到这个程度吗?

作为一个科幻小说的作者,他自然能够意识到,这种完全超出想象能力的,超杀伤效率,超精准的武器,究竟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如果视频中的这样一个人,带着这样的武器出现在地球,那意味着什么?两秒钟之内,他能清空两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目标——而且是精确杀伤,这种屠杀效率比核弹更让人有恐惧感。在5毫秒确保锁定摧毁的自动观瞄系统前,地球上所有的飞机*,都成了摆设,这简直就是美国TMD(战区*防御计划)的完美形态。连飞剑那种仅有一米多长,十几厘米宽的小目标,都能精确锁定,更别说地球上的这些巨大无比的*了。

这么一分析下来,现场的几个人都面面相觑——在一阵尴尬的沉默之后,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就一个虚幻的话题,他们竟然讨论出某种真实感来,仿佛真的外星人要出现在地球上并进行侵略一般。

“对于这种武器,唯一的可能就是它耗尽能量,暂时休整了,”美国人说,“他发射时的瞬时功率几乎相当于ITER点火功率,也许发射间隙是他的弱点。”

“这个技术前提不存在,假设的技术背景下,这种武器的功能系统是一颗反物质电池,”沈长文说,“它所储存的能量,相当于一个小国家全年的用电量。别说两秒钟,就算是两个小时,也不至于让它的能量耗尽。”

反物质电池?这个项目的预算到底有多高?

经费在燃烧啊!

“对,反物质电池。现在开始讨论我们拥有的武器,这些也不都是来自地球,”沈长文打开另一个视频道,“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块类似盾牌的防具,我先提醒各位,它是一块电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