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就是运气好,你咬我啊! (第2/2页)

“那次大雨连下了三天,村里家家人都把粮食和电器搬上了楼,做好最坏的打算。水最后没过了河堤,虽然没有影响生活,但村上的人每次路过这堤坝的时候,看着远远超过地平线的河水,所有人眼里……”

“你知道那种感觉,就是敬畏,对一种巨大力量的敬畏。”

“我们生活在现代,有水泥浇筑的堤坝,有汽车运送物资,哪里有危险,可以立刻管住。但是对于古人呢……”

“世界各个文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深刻记忆,我相信这种记忆不是没有根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对洪水的恐惧感已经刻进了我们的基因。当时我就在想,以洪水为主题,可以写一点什么……”

“我最开始想写的是小说,可惜我的文字功底并不好,写出来的东西太过碎片化,当时又迷漫画,但画的又很糟糕,结果就成了四不像的一种东西。我不知道这种东西跟电影剧本的分镜头很类似,是一个朋友来找我看到的,然后就介绍了陈导过来……”

“能拍成电影,我是真想不到。让我去拍电影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开玩笑,当时我都准备去南方打工了,钱都花的差不多了……”

蔡云不得不承认,吴小清的这番话里,还是有相当多的,可以作为新闻的点的。嗯,还有吴小清的背稿水平……让她恍惚以为见到了同行的前辈。

蔡云当然不相信这么离奇的情节是真实发生在吴小清身上的——就算是真的,一个乡下孩子也不可能就这么对着采访镜头侃侃而谈。唯一的解释就是,吴小清对于这一段已经排演过多次——不过这也相当不容易了,过多次数的排演会让被采访对象说话语调显得僵硬,缺乏感染力。

但吴小清刚才的发挥,显然让坐在他面前的蔡云仿佛都感觉,这每一个字都发自吴小清的肺腑。

接下来的几个问题是关于剧组的其他几个演员,还有导演。

这些内容没有出乎蔡云的意料,都是官方套话。

总之大家都是团结努力的,为了艺术效果大家不惜无数次NG……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也非常敬业,还有现场的一些暖心小故事。

当地的村民主动为剧组送饭菜——收费黑了一点,食品卫生略有瑕疵自然不会说,当地群众演员请剧组去他们家住宿——收住宿费的事当然没提。当然,还有最后吃散伙饭,全村的村民都过来了,都舍不得剧组离开——这显然是真话,摇钱树走了,自然很是不情愿。

然后就是这次采访的另一个重点,吴小清的创业了。

“青蓝咨询的公司氛围,是我见过最独特的。在等待的时候,我注意到所有员工都穿着西装,这在创业公司中很是少见。这种着装要求是出于什么考虑?”

“让客户更信任我们吧,说实话,如果我是我们公司客户,来到青蓝咨询肯定是心里要打鼓的,”在这个话题上吴小清出乎蔡云的意料,似乎更放得开了,而不是噎着不谈,而且还拿自己打趣,“你想想,一个客户进我们公司,先看到对接的员工是硕士毕业,总监是本科毕业,见到老板是初中毕业……”

“创业者是创业公司的核心,我的学历是个硬伤——这几乎等于承认我的能力也是硬伤。那自然需要更多说服客户的成本,这些衣服,其实就是我们这个公司的特殊成本,为了照顾我这个初中毕业生要支付的成本。”

蔡云礼貌的一笑,然后在微笑中,抛出一个她觉得这时候不问,后面恐怕就没机会问的尖锐问题:“这不会让公司投资者对您产生……不好的想法吗?”

吴小清点点头:“想法自然是有的,每次财务跟我说,公司账上没钱了的时候,我都会头疼……”

“不仅我头疼,员工们也战战兢兢,我们颜总监两个月前还在网上投简历呢……”

“其实开公司就跟写剧本一样,闹着玩。但说来也奇怪,也许我是我这人运气特别好吧,每次在我头疼的时候,总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抛给我们一个大项目……就这样一来二去,公司竟然还活下来了,而且越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