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纣王皮肤终入手(第2/3页)

“四大诸侯!嘿,四大诸侯!”

帝乙喃喃念叨着,语气里面满是不甘。

昔日成汤取夏朝代之,是在三千诸侯的推举下称帝的,看似是众望所归,其实不过是利益交换。

大商历代帝皇都受诸侯掣肘,彼此明争暗斗,表面上是以仁治四方,德服天下,实则暗中挑动分化,让诸侯不断交战兼并,借此扩大影响力。

至今商传世三十代,诸侯也由三千降为八百,却也诞生出了四大诸侯。

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这四大诸侯不仅是自己的诸侯国实力强劲,更有一批盟友簇拥,权势极大,九夷和犬戎之所以能对大商形成威逼之势,四大诸侯也有养匪自重的嫌疑。

可惜知道归知道,这是根本制度的弊端,一时半会根本解决不了,帝乙也很清楚,重重咳嗽着:“四大诸侯非一代之力能够除去,当拉拢打压,分而治之,朕去后,四位爱卿一定要辅佐新君,务必提防好西伯侯姬昌!”

黄飞虎一怔,感到十分奇怪。

西伯侯姬昌勤政爱才,善施仁德,演化周易,有圣人之誉,西岐对于朝歌向来恭敬,每每攻打犬戎,要兵要粮,绝无二话,比起之前不给粮草的东伯侯姜桓楚都要乖顺。

相比起来,最为跋扈的是北伯侯崇侯虎,在封地内横行一方,鱼肉乡里,朝歌令其调兵时,三番五次拖延。

结果帝乙反倒最忌惮西岐。

另外三位老臣却是心中有数,姬昌的父亲,也就是上代西伯侯姬历,是被上代商君囚禁杀死,原因正是忌惮西歧势大。

双方还有亲戚关系,姬昌的母亲是帝乙之妹,渭水迎娶,传为佳话,后来姬昌刚刚出生,上代商君以想看外孙的说法,让姬历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姬昌进京,然后以莫须有的谋逆罪名,将姬历抓捕入狱,不久后杀之。

有用吗?

屁用没有!

事后证明,这种做法是极为愚蠢的,不仅无法解除威胁,还让大商陷入不义的被动境界,其子姬昌长大后更是励精图治,西岐不弱反强。

这就是不斩草除根的后果,可想要斩草除根,又谈何容易?

诸侯之间互相姻亲乃是常事,别说庶出,连嫡系子弟都是众多,西伯侯姬昌现在更有七十几子,一把年纪了还勤耕不辍,让帝乙好生羡慕,再过十年,能凑够一百个儿子都说不定。

既然姬历之死,让双方结了深仇,姬昌贤名越盛,越是顺服,帝乙越是害怕,他认为其他诸侯虽然有野心,但顶多是扩展诸侯国,希望权力永固,唯有姬昌可能威胁到中央权力。

只是他想到自己父亲做的事情,又叮嘱道:“然姬昌贤名已成,不可轻易杀之,你们要劝新帝,隐忍为上……咳咳!”

他说到一半,想到了寿王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脾气,不禁再度剧烈咳嗽起来。

等到气息平顺后,帝乙看向闻仲:“太师,你去问一问受德和子启,登基大典时,八百诸侯都要朝京,他们准备作何应对。”

“是!”

闻仲知道,这是最后的考验了,并且陛下对于寿王继位,也产生了一些动摇,否则根本不需要问。

也是寿王近来表现太过不堪,再加上大典上的混乱,令帝乙不得不多想。

父王重病,作为儿子,自然等候在大殿之外。

同样是并肩而立,相距不远,这回寿王的双眼紧紧盯着脚尖,脸色微微苍白,竟然连一下眼神都不敢往黄尚这边递。

直到闻仲来到面前,开口将帝乙的问题重复了一遍。

“对八百诸侯作何安排?”

寿王一怔,换成以往,以他的脾气,那肯定是顺昌逆亡,管你什么四大诸侯,不服就杀。

但他刚刚犯了错误,此时听到这个敏感问题,立刻违心地道:“孤自当团结八百诸侯,令四大诸侯各领二百诸侯,令天下顺平,国泰民安。”

闻仲沉默了一下,缓缓地道:“这就是寿王殿下所言,可想清楚了?”

这是暗示,闻仲虽然对寿王感到失望,但毕竟教了他这么多年,不仅是君臣,更有师生之情,私人感情上,偏向是很明显的。

可寿王此时已经自乱阵脚,哪里会多想,闻言点点头:“正该如此!”

闻仲看向黄尚:“子启殿下呢?”

黄尚闭上嘴,并不回答。

闻仲有些奇怪,再问了一遍,才见他微微摇了摇头道:“我不知如何管理八百诸侯,当遵听帝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寿王一怔,看了过来,闻仲更是为之动容:“殿下!”

这个答案,是真的不争。

闻仲原本根本不相信,大皇子会不要帝王的宝座,只认为那是以退为进的策略,好赢得众臣的好感,此子心机深沉,远在寿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