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群小表演(第2/3页)

这真是瞌睡遇到了个枕头!

多尔衮最愁心的事情,就是大清的粮食问题。如今他想找这些汉官出出主意,结果这些汉官没有担当,不敢出主意,没想到,孔有德在这个时候却挺身而出,这让多尔衮是真得大喜!

虽然孔有德奏章中的解决之法,多尔衮其实也有过考虑。所有人都公认,要论农耕一事,非汉人莫属。多尔衮也在想着,要用汉人来多种粮食,解决如今大清的危机。

就在这时候,孔有德主动站出来,把这个事情给包揽了过去,让多尔衮在看完奏章之后,连声大叫:“好好好!”

喊完之后,他抬起头来,看着面前的这群汉官,不由得感慨道:“还是恭顺王忠心,看看,他主动建言献策,要为大清解决粮食问题。你们同样食大清之禄,为何就不能为大清分忧解难?先皇真是看得准,如此,才封了他为异姓王,而你们不是!”

事实上,他知道当初皇太极封孔有德为异姓王,是因为孔有德为大清带去了军队,火炮和战船这些大清急需的东西。不过此时,他是故意这么说,就是为了刺激这些汉官。

果然,他这么一说完之后,范文程便出列奏道:“奴才惭愧,才疏学浅,刚才想到一法子,可为大清解决一些粮草问题!”

一听这话,多尔衮心中一喜,便淡淡地问道:“什么法子?”

在他的心中,这些人再开口,也终归比孔有德的印象要差了。

“当初恭顺王、怀顺王和智顺王手下,皆是东江军出身。他们对于打鱼一事,想必也是精通。虽然不能去海上打鱼,可在辽东腹地的河里打鱼却是没有问题。不如调集全国各地的这些军卒,让他们只负责打鱼,如此便能多些吃得了!”

建虏原本就是渔猎民族,主要是以打猎为生,捕鱼什么的,也会。但是,这么多年来,抢东西抢惯了,谁还会想着去打鱼。

当然了,如今生活困难了,那些建虏中的老人,打鱼的技能还在,也想着打鱼了,可年轻人,却是不会的。而且他们大都舞枪弄棒,又有谁看得上打鱼这种事情。

范文程提出的这个方法,确实具有可行性,这让多尔衮听了,便赞同地点点头道:“此法不错,打鱼上来,晒干之后也能多存一些时间,腌鱼也是可以,不错!”

一听范文程得到了多尔衮的表扬,宁完我也心动了,便也出列奏道:“殿下,奴才听闻,以前时候,海西女真多有和虾夷那边做买卖,或者可以用绸缎布料什么的,去和虾夷换一些粮食回来!”

在大明开国之初,成立奴儿干都司之后,多采用赏大于贡的政策,使奴儿干都司这边朝贡的队伍日益频繁,不断扩大。

女真的纳贡使团来到京师,不仅得到丰厚的金银、丝绸、粮食和其他用品的赏赐,还获得了在京师进行贸易的机会。于是,大批的丝绸、绢、苎丝袭衣、金织以衣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进入黑龙江流域,那里的女真再与北海道那边的夷人进行贸易,大明的丝绸就有了另外一个称呼:虾夷锦。这种贸易,在原本的历史上,会一直持续到满清中叶。

多尔衮一听,不由得又是点点头。如果绫罗绸缎能换来吃的话,他是会换的。

以前几次入关,从明国那边抢来了不少绫罗绸缎,皇宫库房内还有一部分,另外再让各旗也都缴一部分上来,总能凑出一些的。

边上的范文程听到这话,顿时心中一动,就又向多尔衮奏道:“殿下,奴才想起,北方沿海那边,明国水师不可能有。如此,也可令原来东江军的那些军卒汉奴等等,都去那边海上捕鱼。据说海上有比房子还大的鱼,要是能抓到一条,都够不少人吃了!”

多尔衮听了,又是点点头,他终于有点满意了。

这些汉官的脑子,就是比大清其他人要灵活的多,只要他们肯为大清效力,办法总是能找到的。难怪以前的时候,皇太极会重视他们。

这个时候,他忽然也想明白了一点。就是为什么皇太极用他们,把他们视作心腹的样子,但是,却不给他们封高官。应该就是吊着这些文人,他们才会出力的吧?刚才就是由孔有德的例子,才一下把他们给刺激了的。

他正想着,一直有点焦急在想着事情的另外一名汉官鲍承先终于想到了什么,也急着站了出来,向多尔衮奏道:“殿下,奴才以为,那些虾夷落后甚多,不堪一击,不如我大清直接出兵,那样一来,都不用给出绫罗绸缎,就能把他们的粮食物资全都抢回来,还能勒令他们为大清继续提供粮草物资,而这么远的地方,明国又破坏不到,可以当我大清一个安稳的粮草来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