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7章 外交内政(第3/4页)

“权衡折衷……”太子口中几次默念了其中的两个词,品味其中的含义。“纪国公的意思是,既要做出点表示来安抚一下高丽人,也不要太过于伤及我方利益,要折衷处理吗?”

陈昇只是微微笑了笑,没有再回答。

“……”太子低下了头来,又静静思索了许久。

“不管怎样,辽东军的人必须退出这些营生,而且以后不许再参与其中。”良久之后,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太子终于抬起头来看着陈昇,“军人不得涉足经商是父皇钦定的国策,必须坚持到底。之前哪怕情有可原,到现在也该收手了吧?我朝给官兵的薪饷都是历代罕有的,就在再有胃口也该喂饱了吧?还请国公一定要颁下严令,以后要严厉禁止类似行为!否则我无法坐视不理!”

太子的语气罕有这么重的,倒是让陈昇愣了一下,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太子说的也正是臣心里所想,如今辽东已经安然平定,女真或者蒙古人都已经无法为患,之前很多做法现在都不需要再做了,臣现在已经命令下去了,以后禁止辽东军中任何官兵牵涉其中。而且,辽东建省之后,辽东军也会受到更多的约束,不至于再和以前一样。”

“那就好……”太子终于舒了口气。

“不过,辽东军撤出之后,太子殿下打算把那些大汉在商栈、田庄、参场怎么办呢?那些都是大汉商人的财产,都送还给高丽吗?”陈昇忽然问。

这个问题有些尖锐,然而太子刚才确实也想到了。“这些财产都是大汉国民的财产,不能归还,但是未来这些商人只能守法经营,不要再做那些鱼肉乡里,破坏两国关系的事情了……”

虽然表面上太子是在约束这些商人,但是暗地里已经承认了他们在高丽攫取的利益,只是要求他们为了大汉和高丽的关系、以及对高丽的控制着想,以后约束一下而已。

“太子说的办法当然好,不过……以高丽人的秉性,肯定是会得寸进尺的,如果我们让辽东军都撤出了,这些商人都后面没有后援了,到时候高丽官员肯定会勒索威逼大汉商人的,”陈昇还是不动声色,“与其后面麻烦,还不如先把这些商人都召回来算了。”

“此事万万不可!”太子不知道陈昇这是在故意试探他,马上就表示了反对,“这些产业都是大汉商人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怎么能够拱手让人?我是要维护两国的邦交没错,但是也不是牺牲大汉商人的利益委曲求全,照我看,这些商人不必撤出,继续在高丽经营就是了,我会让高丽人保证他们的产业不受侵扰的。”

顿了一顿,也许是觉得自己说得太过于蛮横和露骨,他又不自觉地为自己的理由辩解,“高丽国朝臣上下极为腐败,就算把这些产业都还给高丽人,也肯定会被他们上下贪墨的,他们又不善经营,最后会把这些产业都搞得破败不堪。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大汉的商人继续来经营,这样对大汉好,对高丽也是好事。”

听到了他的辩解之后,陈昇也笑了出来。

“殿下既然知道高丽上下横行不法,那怎么能够相信他们的官员会在辽东军撤出商业之后,还会投鼠忌器,不欺凌大汉的商人呢?”

“这……我朝是高丽之上国,高丽本就应该以恭顺对待我朝,我绝不会允许他们欺凌我国商人。如果高丽官员真的敢这么做的话,那时候他们就再也没有借口可找了,大汉可以一个个地惩办他们,让他们赔偿。反正,只要大汉这边稍微有些,就能够保住大汉商人的产业,不必一定要辽东军来牵涉其中,白白败坏了军内风纪。”稍微犹豫了一下之后,他又略微放低了声音,“另外,辽东军每年都有大量的军士退伍,可以将这些退伍兵安置在大汉商人的产业当中,大汉商人互相联保,也不会害怕高丽地方官的欺凌。”

他说完以后,突然感觉有些忐忑,不安地看着陈昇,仿佛就像是一个等待着老师批阅答案的学生一样。

陈昇却一开始并没有说话,只是不住地打量着太子,好像在感慨什么似的。

正当太子准备再发问的时候,他突然长叹了口气。

“太子说得对,就该这么做,如果是臣的话,臣也是如此打算的。”

随着天下日渐安定,大汉的军事需求越来越小了,于是每年都会有大量军士退伍,辽东军自然也不例外。这些军士在离开军队的时候,除了发了一笔退伍金之外,都需要地方安置。

大部分的军官都会依照各自的军阶和军功授予田地,这些退伍军官在回到家乡之后,因为多年的从军经历锻炼出了服从的习惯,而且掌握着军事技能,于是就会成为大汉地方理政的中坚力量。但是天下的田地毕竟有限,尤其是大多数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没有遭遇过兵灾的内地省份,朝廷只能从前明宗室和一部分伪官的私产当中没收田地,这么多年分发土地下来,余田已经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