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章 鼓声响起(第3/4页)

因为大明几十年前曾经出兵帮助高丽在倭寇的铁蹄之下复国,所以高丽君臣士民都对大明感恩戴德,甚至直到今天都还暗怀于心,再对比大汉如今的所作所为,他们的对大明的怀恋更加多了几分。

可是怀恋归怀恋,现实面前也不得不低头,高丽朝廷如今已经受制于人,又有什么办法可想。

中朝太子莅临高丽,说起来是十足的光荣,可是如何迎接而不至于被当成失礼,就让人十分犯难了,高丽君臣几次商议,为的就是尽量讨好这位太子殿下,不至于触怒他。

他们现在正在和大汉驻高丽使团闹矛盾,听说前阵子大汉使团团长施高艺已经先行乘船去辽东迎奉太子了,天知道在那里他会说自己等人多少坏话。人人都说中朝太子自幼聪慧,但是再聪慧的人,毕竟也只是一个少年人而已,极其容易受到蒙蔽,如果有了先入为主的坏印象,那接下来就十分难办了。

一想到这些为难的事,金荩国不禁满心都是烦恼。

就在他还在为这些事情烦心时,官署之外突然传来了一阵骚动,接着就是“太子殿下驾到!”通传声。

他连忙走出了衙署,然后叫上了和自己同来迎奉中朝太子的其他高丽廷臣,一同走出了门。然后,他们同时在大门外跪了下来,也不顾地上还有不少尘土。

就在他们纷纷下跪的时候,太子也和自己的一行人来到了衙署的门口。

“臣高丽领议政大臣金荩国,叩见天朝太子殿下!”就在他出现的那一刻,在金荩国的带领下,这些高丽大臣们纷纷一边以汉语喊出自己的名字,一边头叩到了地上,因为动作十分整齐,所以声音十分连贯,倒有几分气势。

然而,他们的这番动作却反而激起了太子的惊愕。新朝甫一建立就取消了对太子的跪拜礼,太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在身边的侍从和老师们中间见过这样的阵仗,更何况是朝臣。一下子他反而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但是,他现在毕竟已经多少见过一些大场面了,所以倒也很快就恢复了镇定,慢步走到了金荩国等高丽大臣们面前。

“金议政,众位大臣,请起来吧,不必多礼。”

“殿下身为上国太子,莅临弊邦巡视,臣等理应以最高礼节相迎,岂能怠慢!”金荩国先是回禀,然后再度磕头到了地上,接着站了起身,再度跪倒在了地上,在太子既惊讶又尴尬的注视当中完成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我来巡阅辽东和高丽,只是为了探查一下民情而已,金议政不必如此隆重……”等他行完礼之后太子才想到词来。

“大汉乃上国,臣能一睹太子殿下的风采,实乃无上的光荣,只恨不能一睹天颜……”金荩国重新站了起来,稍微用袍袖拂了拂脸。

你们这些粗鄙之徒,不过是趁着大明衰微的时候反叛夺了天下的乱臣贼子而已,懂得什么叫做礼数吗?他的心里反而多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

太子当然不知道这位高丽大臣心中所想,只是觉得这些人虽然执礼甚恭,但是好像总有些距离感,不大好说话。同时,他也趁着这个机会把金荩国打量了一番,觉得这个留着胡须中年大臣面孔十分严肃,虽然前倨后恭,但是还有些些气度,倒也不像是之前施高艺所描绘的那个卑鄙小人的形象。

不过他也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所以也只是把疑惑放在了心里。

“太子殿下,请进去吧,外面风沙大。”眼见太子还是一直跟高丽迎奉使一起站在门外,恐怕于理不合,赵松忍不住提醒了一下他。

“好,进去吧。”太子点了点头,然后冲金荩国笑了笑,“金议政远道而来,一路想必是十分辛苦的,有些繁文缛节就免了吧,不然若是议政太过于拘束,莫说议政太累,恐怕就连我都有些过意不去……”

接着,他将双手放在了背后,昂首走进了江华岛内的大汉衙署。

在他说话的时候,金荩国仍旧弯着腰,直到他转身离开,这位高丽议政大臣才直起腰来,带着和自己一起来的高丽大臣们一起,亦步亦趋地跟在了中朝太子的后面。

短短不到一刻钟的会晤,同样也并不能让他完全把中朝太子看透,不过,中朝太子年纪虽小,却有定力;而且他的虽然态度随和,但是看得出来他是个颇为聪明的人,不大能够轻易摆布。

中朝太子驾幸高丽,是之前的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先例的事,到底应该怎么接待,这些人心里也没有数,高丽君臣聚集起来商议了几次,想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反正能接待得多隆重就多隆重,务必不让中朝在这个多事之秋里面再对高丽朝廷生起嫌恶来。

来到宽敞的官署内部之后太子当仁不让地坐上了主座,而跟随在他后面的大汉和高丽官员们则走到了旁边的座位上,不过并没有人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