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7章 以教制教 以倭制倭(第3/4页)

“单纯说几句是没有多大用处,但是我们可以借着这个契机,痛批幕府欺压佛教徒,败坏国家的信仰,这才给了天主教民坐大的机会。”周璞继续解释,“然后,我们可以借机拉拢那些对幕府不满的僧院寺社的势力,让他们跟我们走。”

从古代的平安时代开始,日本的僧院一直都有很强的势力,佛教自从传入日本之后,就极受贵族们的喜爱和青睐,很快就成为了日本的主流信仰。贵族们在执政和死后,都将大量财富送给了僧寺,僧寺由此掌握了大量的财富。

掌握了财富之后,这些僧寺仗着不用缴税的便利、以及政治上的超然地位,开始进行土地兼并,并且最后成为了以寺院为核心的大地主。在平安时代末期,天下的纲纪开始大乱之后,这些僧寺地主开始组织僧兵来保卫自己、并且争夺利益。

因为有宗教信仰的洗脑,所以僧兵大多数悍不畏死,再加上财富众多,所以一些僧寺就成为了强大的武力集团,在平安时代的末期,兴福寺、延历寺、东大寺等等僧院,就成为了这样的武力集团,和一般的军阀相比都不遑多让。

而到了天下更加大乱的战国时代,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僧寺势力也得到了更大的膨胀。以本愿寺为核心的一向宗势力,通过煽动信徒暴乱,谋求建立太平天下的‘佛国’。在发动了多次暴乱之后,一向宗成为了最庞大的寺社势力,统治着大片土地。

寺社势力的膨胀,很快就惹来了世俗界强人的忌惮,战国时代崛起的强人织田信长,开始谋求限制这些寺社的势力、剥夺他们的武装力量,很快就和一向宗产生了武力冲突。

在石山合战当中,本愿寺和盟友朝仓氏一起和织田信长决战,但是最后败于织田信长,一向宗也由此受到了绝大打击,各地的暴乱也随之戛然而止。

在织田信长的野心下,其他寺社也遭遇了同样的打击,其中历史悠久、占有莫大财富而且在佛门地位极高的延历寺,也因为屡屡不听从他的命令,而成为了他打击的重点目标。

他下令纵兵前往延历寺的本山比叡山,声言要把这座宗教圣山夷为平地。

在他的命令下,他的部下封锁一切下山通路,然后纵起大火,对延历寺开始了残酷的围歼战。传言本愿寺的根本中堂以下山王二十一社全被焚毁,包括僧侣、信徒在内约三四千人,不分男女老幼,均惨遭屠杀。

火烧比叡山因此信长这一行为为众多寺社怨恨,并且送予他“第六天魔王”的称号。大家都传说织田信长是因为信仰了南蛮传过来的洋教,所以才做下了这些疯狂之举——虽然其实信长并不是因为宗教信仰的缘故而做出这些行为的。

在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以及后来的德川家康相继统治日本,他们对寺社势力的做法不再那么激进,但是暗地里还是以限制为主。

在持续三代人的打击之下,原本庞大的寺社势力开始烟消云散,寺社的土地和财富大部分落入到了幕府和各地的藩主之手。本愿寺则在德川家康的支持之下,出现了大分裂,再也无法对幕府的统治构成威胁。

由此也可以预想得到,原本的寺社势力应该也是对幕府十分不满。如果大汉打出一个消灭洋教,协助日本恢复信仰的纯洁,并且保证愿意让寺社恢复原本的财富和地位的话,这些寺社应该会心向大汉。

当听完了周璞的解释之后,赵松和严广陷入到了深思当中,显然开始意动了。

“这些寺社不是已经被打击得很惨了吗?他又有什么力量来支持我们呢?”片刻之后,赵松提出了质疑。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寺社如今大不如前,但是毕竟千百年来信仰流传,他们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在下层当中尤其受尊重。”周璞马上回答,“我们从外面入侵日本,最忌讳的就是让日本人心齐整,所以拉拢寺社,让幕府人心不稳,方为上策。我们镇压天主教民,然后宣称要帮寺社恢复地位,肯定会深得寺社欢喜。”

顿了一顿之后,他继续说了下去,“另外……对我们战后的安排来说,日本的力量越分散,就越容易为我们所掌控……”

赵松和严广对视了一眼,他们终于觉得周璞所言十分有道理。

“此议可行。”赵松低声说,“现在反正我们大军要修整,等长崎港差不多修好之后才能继续大规模行动,所以调出一些兵协助各地藩主镇压天主教民,也抽得出来空。”

“演戏就要做全套,既然两位决定要协助镇压,那我也不能闲着。”眼见他们答应了自己的提议,周璞也喜形于色,“我这阵子也接见一下九州岛各地的僧寺,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汉的诚意吧。魔王和幕府是他们的敌人,我们就是他们的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