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8章 分而治之和分化(第2/4页)

对自家军队的实力,细川忠利当然是十分清楚的,不过在之前他还心存侥幸,觉得就算打过来,一开始能够上岸的军队肯定也不多,幕府和各藩的军队集结起来的话,人数可以大大超过他们,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能把汉寇赶下海。

可是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让细川忠利大失所望——汉寇登上岸之后,马上就打败了福冈藩和幕府的军队,然后一路追击。在听到大汉登陆博多湾的消息时,细川忠利曾经召集了自己藩内的士兵准备南下支援,可是还没有走多远的路就传来了福冈藩被全线击溃的消息,他只得马上收兵。

接下来,留守小仓的细川忠利,听到了一个个坏消息,随着最初接战的胜利,大汉开始一路进击,以势如破竹的气势向九州岛的身处挺进,几乎无人能挡。而原本应该精诚团结的各藩,则在大汉的兵锋之下纷纷选择头像,最初是岛津家,而后是立花家,最后细川忠利发现只要是还没有和大汉交战的藩主,基本上都在大汉的威胁之下选择了投降。

看到这么多人在大汉兵威之下抛弃了身为藩主的尊严,向大汉屈服,细川忠利原本也动过投降的心思。可是当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大汉使臣发出的《九州奖惩令》的全文时,他的不得不再度观望。

这篇檄文,明确把有马家、宗家、黑田家还有小仓藩的细川家等已经或者将要和大汉交战的藩主大名定为“伪逆胁从”,宣称大汉兵锋之下,要让他们和幕府官员玉石俱焚,并且以叛逆的罪名诛除全族。

说实话细川忠利心里也感到很委屈——自己明明是和岛津家、立花家一样的外样大名,并且还没有和大汉交战过,结果却被大汉在檄文当中列为了敌人,要除之而后快,这简直就是无妄之灾。

细川忠利猜测这可能是有哪位心怀不满的藩主在大汉使者的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借着这个机会来铲除自己。

不得已之下,细川忠利只得继续整备藩军,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大汉军队必然的到来。

他当然不会觉得自己能够抵挡得住大汉的兵锋,可是叫他束手就擒,等着被大汉灭族当然也不可能,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能抵抗到什么时候再说。当然,他心里也存了指望,希望能够有人来救援自己。

九州岛上的救援当然是不可能再出现了,不过本州岛上目前还没有遭遇过大汉军队的兵锋,当大汉刚刚踏上九州土地的时候,细川忠利就派遣使者北上本州岛,沿途通知各藩,希望他们能够整备好军队,帮助抵御汉寇。当时他觉得只要自己这边奋力抵御汉寇,其他各藩再把援兵派过来,挡住汉寇的兵锋应该不是问题。

不过出乎细川忠利的预料,大汉军队这么快就横扫了整个九州岛,并且开始向他这里进军,现在看来,想要指望其他各藩派兵来救援自己已经是不大可能了——除了离得最近的长州藩和广岛藩。

可是长州藩的藩主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毛利家,因为几次得罪了德川家康,在德川幕府建立了之后多番对他们进行打压,领地大大缩水,就连军队也被迫削减了许多,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实力上,都难以为幕府效力。所以细川忠利尽管等待得望眼欲穿,但是毛利家的援兵却一直都没有到来。

只来了几位使者,似乎是为了观察大汉军队的具体情况,现在就有一位呆在自己的阵中。

“汉寇现在已经打到我们城下了,如果我们这里再失陷,九州岛上就再也没有日本人的立足之地了。”勉强压抑住心中的紧张不安后,细川忠利顾不得擦拭额头上的汗,转头就冲旁边的这位使者毛利元信说。“要知道唇亡齿寒,如果我们这里失陷,贵藩肯定会成为大汉下一步进军的目标,到时候恐怕再无宁日啊!”

他知道毛利家对维护幕府没有兴趣,对帮助细川家躲过灾难也没有多少兴趣,所以他只是从毛利家自家的立场来陈说问题,想要用唇亡齿寒的道理来打动他们。

可是毛利元信却并不如细川忠利希望的那样紧张和激动,他站在城头,眺望打量着大汉军队的军阵。

“大汉的军队,行止果然法度严谨,难怪能够一路横扫九州。”看了一会儿之后,他叹息了一声,“这样的军队,藩主如何能够战胜呢?”

“现在已经是生死关头,我哪里还能够管得那么多?”细川忠利有些发怒了,但是他现在有求于人,还是强行压抑住了愤怒,“如果不抵抗,我全族的身家性命就没有希望了……如果抵抗的话,至少还能为贵藩拖延一些时间,让贵藩可以从容准备,因为毁灭了我们之后,接下来贵藩就是汉寇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