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以强凌弱 讨价还价(第3/5页)

这句话说完,饶是三名盐商再怎么心平气和,做好了低姿态的准备,可还是被李孟这句话差点噎住,好在是一口气咽住,没有咳嗽出声,当日间的那些冲突,李孟为首的山东盐商可是赚了大便宜,现下居然这么宽容大度的说什么“向前看”,真真能把人气死。

不过看李孟的神态,却没有一丝讥讽的意思,盐商们迅速的反应了过来,万事都是实力说话,现下的形势,李孟说是向前看,那就是向前看了,再要回顾从前的那些恩怨情仇,那盐商们就要覆灭了。

平复下心情,姜姓盐商缓声的继续开口说道:

“大帅宽宏大量,那小人就说说眼下的事情大帅的兵马现下已经是进驻海州,若没有大帅的仗义援手,只怕淮上的盐业就要毁在那些杀千刀的海寇身上了。”

自从胶州营的两百多人先头部队到了海州一带,还是勘察地形,为大军进驻做先头准备的时候,海州盐商把这个消息放了出去,实际上的想法是借这个机会,抬出李孟的名头来吓吓海盗。

谁想到还真是有奇效,别看是不到三百人的部队,接过前些日子还大摇大摆在海边游弋的海盗船只,居然就不见踪影了。

见到居然有这般的效果,连在淮北沿海一带劳作的盐工们也都是渐渐的安心下来,盐田被修复,生产也开始转到了正规上。

两淮盐商这么多年和官府打交到下来,自然知道其中的关窍,别人既然是把几千军队派了过来,等于是掐住了两淮盐业的脖子,必须要小心讨好过,或者最起码要在这段时间小心讨好过去,等彻底的稳定,再在官场上搞些手段把李孟弄走就是。

盐商们也是有这样的自信,这么多年给官府的孝敬,资助的学生官吏,在南北两直隶和各省官场打下的关系,都是他们信心的源泉,反正这军队驻防,调拨运动,全在文官的一手掌握之中,抓住了文官和镇守太监这个关键,就不怕武将们翻天。

当然,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这末世,并不是一切都按照规律来的。

但眼前肯定是要小心伺候好,盐商们知道若是遮遮掩掩,等到对方开口索要,那大家和翻脸也差不多了,不如自己这边先把这件事情提出来,大家算个明白。姜姓盐商开口先铺垫了一下,紧接着开口说道:

“现下朝廷的银钱也紧张,几次的加派粮税,凡是粮饷恭迎,又都以陕贼和东事优先,大人这边想必也很窘迫,小人们既然是请大人的虎贲来镇守护卫,自然没有让大人白跑这一趟的道理,愿襄助军资。”

坐在椅子上的李孟身体微微前倾,显然是对盐商的话题颇为的感兴趣,姜姓盐商说完这句话之后又是和两名同伴交换了下眼神,紧接着说道:

“小人们却不知道大帅这边驻扎在淮北兵马的用度,还望大帅给个数字,回到扬州去也好和商会的同业诸公筹办!”

看着对方战战兢兢的模样,李孟心中突然升起一股畅快,想起当日间在胶州的那次刺杀,还有偷袭刘泽清部队的战斗,就冲着现在来说,也值得了。此时两淮盐商的态度是求着给胶州营银子,不要不行。

李孟右手放在膝盖上,中指的指节敲击腿面,没有用太大的功夫,缓声的说道:

“每年一百二十万两。”

这个数字一说出口,三名盐商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瞠目结舌的看着李孟,一直没有开口的孙姓盐商结结巴巴的说道:

“大……大人,一百……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这……这未免太多了吧!”

惊惶间,什么尊称恭敬全然丢在了一边,沈姓盐商也从震惊中反应了过来,急忙的开口说道:

“大帅,两淮盐业,一年上缴到朝廷的税银也才一百五十万两,那一百五十万两差不多要养百万兵马,大人手中兵马不到五万,哪里用得到这么多银子!”

“呵呵”两声,李孟在那里直接是冷笑出来,既然对方不讲究什么礼节,他这里也不用客气了,直接的开口反驳说道:

“各位要和别人说这个倒也罢了,和本座说这个,本座靠什么起家诸位还记得吗,交给官家的银子你也好意思拿来说,就不怕让本座笑掉大牙。”

站在李孟身后的那名亲卫看着屋中闹哄哄的乱成一团,他依然是口鼻观心,好像这些事情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李孟几句毫不留情的揭穿,让那几名盐商脸色青红不定,颓然的做回了原来的位置上。

安静了一会,却是李孟沉声说道:

“既然各位觉得这个数目不能接受,那本座再说一个数目。”

听到这番话,三名盐商总算是觉得心里面好受了一些,在那里顺顺气,等着李孟说出个新数目,心想方才所说的这个数目确实是太高了些,也许总兵大人只是想说这个吓唬一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