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二章 得益者 去永平(第2/4页)

这件事情不管是汾州知州衙门还是山西布政使司都是下令严查,不过查起来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没有什么深入。

在平遥这件事发生第三天,太原城中一些大的商家被送进去一封信,上面只有很简单的几个字“里通外国者戒”,这封信送过去的时候,平遥发生了什么,消息还没有传到太原城,等消息传到,所有和蒙古、女真鞑虏有勾结的商户都是战战兢兢,恐惧异常。

尽管对陈永福有这样那样的恐怖传闻,可九千豫兵在进入太原府境内的时候,那些过来送礼讨好的商家,下注更重,因为不知道从哪里的传闻传过来,说是那些在平阳府送礼的商人为什么都安然无恙,而汾州却闹出那么大的乱子,就是因为高盛和没有伺候好河南过来的这帮大爷。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山西上下才算是恍然大悟,敢情这位陈总不是来戍边的,而是来发财的,而且发的还是这种带血的财。

一时间山西上下都是噤若寒蝉,新任大同总兵的威信一下子树立起来了,陈永福手中有了在平遥抢来的金银,手头一下子宽裕了许多,现在他的士兵们都是不拖欠粮饷了,离开河南之后,本有些军心浮动的河南乡兵总算是稳了下来。

这个时代的商人们有一种令人惊讶的美德,那就是他们不需要纸面的契约作为保证,只要是口头说过,在接下来的生意中就可以实实在在的做到,这的确是让人不可思议,但这个做法也有个缺点,那就是总号和分号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那么密切,全靠着派出去那些人的忠心和自律。

高盛和有一些非常忠心的掌柜的伙计安排在外面,他们以高盛和的财富作为后盾,替高盛和拓展除却山西之外的市场,但东家和高级掌柜全部被杀掉之后,就算是想要忠心也找不到效忠的对象了。

一直是被压制着的真定柳家十分“巧合”在生意场上开始了反击,一时间高盛和山西东部和在北直隶开设的分店分号,纷纷在柳家或者是合法或者是不合法的手段打击下烟消云散。

真定柳家的生意规模几乎是八月到九月间膨胀了一倍多,整个山西的商号现在全是在提防新任的大同总兵陈永福,低调的很,对来自北直隶的柳家没有什么防备,甚至还有人幸灾乐祸的等着柳家倒霉。

谁想到柳家一进入山西,所承接的第一桩大生意就是负责大同这九千多豫兵的军需补给,一到现在,好像山西发生的种种惊世骇俗的事情都已经是露出了原因,看起来主谋和执行者都是出现了。

世人都是感叹这真定府晋州的柳家族长柳清杨真是大才,不过是一豪族继承人,居然能行这般杀伐决断之事。这样的人才却不能在朝中为官,这真是埋没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几年,不就有了制约齐国公李孟的人吗?

结果九月间,朝廷还真有提拔柳清杨的意思,但一听柳清杨不过是个举人出身,立刻就没有了下文,朝中大佬各个都是进士的大才,说一个举人有才能,还要超拔进来当官,这岂不是挂朝廷各位大人的脸面,还是不要提了。

九千多豫兵进入大同府之后,才知道这边的局势到底有多难,山西的上下对平遥县城出了那么大的事情都装糊涂也是有原因的。

先不说女真兵马曾经从这个山西入大明,流民大军流窜在陕西、河南一带的时候,还有几次鞑虏进入北直隶的时候,山西兵马和大同边兵都是被大量的抽调,最近这一次则是督师侯恂和总兵许定国把山西一大半的力量都是给抽调到了那只平贼军队之中。

大同按照正常的配置,最起码要有七万边兵戍卫,而陈永福到达了大同府之后,点检兵马,发现在兵册上的兵丁数目才仅仅三千,这要算上吃空额等因素,最多也就是不到两千兵。

这山西与草原相通,西边有蒙古各部,东边又有满清女真,真要是从山西这几个口子打过来,凭着这些兵马根本无法顶住,当然这些兵马之中已经包括了总兵陈永福带来的九千多兵。

原来山西上下真是盼着陈永福这支兵马去往大同,要不然对着一个完全空虚的北方防线,在山西不管是谁心里都不踏实。

管这支河南来的兵马到底是不是野蛮,是不是贪财粗鄙,先把大同的空虚防线堵上,那就一切都好说。

尽管是心中无奈,可既然来了,那就要在这里稳定下来,李孟派遣欧曼·加里斯率领着半数火器的步兵团跟着前来,可不仅仅是为了杀掉高盛和这一窝汉奸的。好在目前陈永福手中金银当真是不少。

通过这些钱还有真定府柳家的帮助,募集民夫丁壮,在几个重要的关口修筑堡垒,然后大军紧张戒备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