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四章 大车和马匪(第2/4页)

可这地趟门的功夫刚刚用出来,猫着腰准备钻呢,车阵里面自然不会放着这个空隙不管,也有人蹲着朝外刺杀开火,上下都是乱成了一团。

如果马车上的货物都能卸下来,那在马车上最起码可以排开三排的火铳兵,凭着这些先遣队都是些精选的兵马,差不多打出三轮到五轮不间断的轮射,可敌人来的突然,尽管能保证一个完整的阵型对付,大部分的细节就未必能做的完备了。

不过胶州营和大明其他兵马不一样的是,他们对近距离的肉搏搏杀丝毫不怯场,只不过眼下的这个场面,外侧的人还好,站在车上舞动武器的胶州营士兵,行动之间未免就有些局促了。

打到这个地步,前线搏杀的先遣队士兵倒是有些惊讶,敢情面前的这些马匪还真是鞑子,不管是吆喝的话语还是彼此的联络,还真都是草原上蒙古部落的言语,先遣队之中各项片材就多了些,自然有人多少懂点。

头两排射击之后,有一半的士兵拿着长矛刺杀,另外一排的士兵则是在这逼仄的空间中装填弹药,举枪射击,当然,这速度就要慢了许多,零零散散的火铳射击充其量也就是个补空子的作用。

倒是这些冲上来的蒙古马匪,开始有人拉开距离拿着手中的角弓射箭了,因为火铳也不能保证火力的密度,这短弓居然也能造成杀伤,两名士兵躲闪不及,被射中肩膀,只能是从翻到了马车的另一边去疗伤。

前面这边形成短暂的胶着,一直在后面的马匪大队立刻是开始行动,前进的速度并不快,却迅速的变成一个大扇面,能看出来几百人分成了几队,正好是对准着目前出现的几个空挡,如果任何一个被打破,那么这些骑兵都会顺势冲进去。

外面的敌人实在是太散,先遣队因为空间的关系,能在一个方向上保证的兵力又太少,局面有些渐渐的变麻烦。

在这个方向上又加了两门火炮,结果还有两名炮手被人用弓箭射中,但还是打出了一波齐射,把越来越多的敌人打退了一块距离。

可现在的局面怎么看都能看出来,接下来肯定是不利于车阵的,这样的车阵营地,在前后两个方向上,都有开有一个门,这个门实际上就是个可以活动的胸墙,看着不如大车那么难攻,因为一共才是个半人高的地方,但这边守御的力量布置的同样十足,蒙古马匪们就算是想要冲锋也会避开这里。

凡是注意山东兵马历次战例的人,都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山东的兵马尽管精强,在很多战斗中的反应却都有些死板和僵硬,战斗中的变化可以说是完全靠指挥官的灵活调度,如果应对不及时,往往会出现失败,目前山东兵马尽管很少出现失败,可却因为这个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很多有经验的指挥官和将领在观察完之后,往往都有这样的结论,如果能抓住这个反应僵硬的点,并且及时投入足够的力量,那就可以把山东兵马的损失变成失败,并且取得胜利。

能观察到这个道理不需要什么绝代名将,只需要有过些带兵经验的就可以了,看现在这个局面,好像就到了这个点上,只要进一步的投入力量,抓住那几个胶州营手忙脚乱的地方打,没准就能赢了。

马匪的人数也不是太多,看到这样的局面,马匪的头目开始抽调四处在牵制车阵其余方向的士兵,准备在前面增加更大的力量,准备一举击破。

目前正当面,火铳居然和角弓互相形成了相持,不时有士兵惨叫着倒下,不过后面跟上来的那些“马匪”敢于拼命向前的却是极少,居然也有人拿着鸟铳、快枪之类的东西朝着大车挡板的后面乱射。

就在这时候,就听到正前面一阵鼓噪,就在大车阵正前方设置的前门处,两门佛郎机一磅炮向外轰了一下,铁砂乱飞,不过也就是二十步左右的位置稍微安静了下,紧接着听到里面吆喝连声,那木制的胸墙被人搬了开来。

一个小小的方阵吆喝着从这个前门走了出去,还有二十名火铳兵跟着这个小方阵,看见这小方队,马匪队伍中人人心中都是暗骂,心想着这小小的队伍到底是那里来的妖魔鬼怪,居然这么好的装备。

要说那火炮倒还罢了,胶州营火器大兴,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可百余名士兵最起码有一半的人穿着甲。

这甲开起来不是大明的环臂铁甲或者是鳞甲、棉甲什么的,看着像是几片铁皮拼起来的铁桶,看着很结实的摸样,士兵们头上都是带着头盔,那头盔看起来也是铁的,这样的防御,还打什么。

这些山东士兵们的脸孔都是被头盔边缘阴影遮蔽着,手中拿着长矛,迈着颇为平稳的步伐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