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3/3页)

范晓娟这边就是一个字——新。

簇新的楼房,大白墙,地面那都是别人盖新房都舍不得用的瓷砖(其实拢共也没多花多少些钱),范大舅就觉得拿这样的房子出租,可真是稀罕呐。

房子其实早早就盖好了,今年的大工程也就是刷了个大白墙,屋子一直都通风着,一点味道都没有。

范晓娟跟哥哥商量了一宗,价格定好在40,50,70这几个价位,边套也不怕没人租,那要一百。

价格差不多是按面积算,两房的面积不到单间两倍,价格也是按比例按面积算,范大舅觉得这样算挺好,以后他的房子要出租,也是这个价格。

就是这价位,也不贵。

就村里面随便租个破屋,也要五十块钱一个月呐,哪里比得上娟子这配置。

当然,范晓娟也不是大善人,按单价算,她这房子的租金就不算便宜了。

她当时给房子定大小,定面积,定价位,就是结合了现在京市京漂人口的素质,还有这一带居民的经济情况了的,要是这边靠近外贸区,港台商人聚集的片区,那房子的价格就不能这样定。

范晓娟仔细考量过,这屋子就是往小了做,也就是后世很流行的胶囊公寓嘛,但是保证了通风好,采光好,隐私也好,房子小一点还省钱,其实就很贴切租房族的需求了。

其实真按单位面积的租房价格算,她这房子单价比城里还贵。

租房的算不过房东。

范晓娟当了很多年的租客,当然很明白这个道理。

电灯电杠那些也都装好了,晚上要是把一栋楼的电灯都打开,贼亮堂,亮得吓人。

就算是范大舅这样的,也觉得屋子整的实在是太好了,看着人都眼馋,等他以后装电灯,也要装这种二十瓦三十瓦的电杠,一按开光亮得跟白昼似的。

范晓娟出了个注意,这几日晚上就把灯打开一些,总能吸引人过来看。

现在好多些白领,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才能出来找房嘛,虽然范大舅有些心疼钱,但也乖乖听话了。

果不其然,才第一天就吸引来好几个来找租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