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第2/3页)

老太太这不是针对她又是什么。

还有呐,那大姐到底是个女的,凭什么分给她的儿女。

凭什么她王秀云辛辛苦苦这些年,什么都没落下啊。

王秀云可是憋了一肚子的气。

她想都没想,直接冲回家里,没找到人,就去找范大舅去了。

不过她没找到范大舅。

范大舅跟范晓娟忙着兑金子呢。

92年开始,美金兑换汇率到了8.5,国际金价也创了个新高。

这会儿金价是350美金一盎司,折合金价大概是95元一克。

对比去年的汇率,折算出来的金价只有75一克,今年兑换一克要多20块钱。

连金店的老板都说:“你这一斤金子,多放一年要多两万呐。”

这批大黄鱼的纯度也很高,金店老板想压价都压不下来。

财不露白,一斤金子就很恐怖了,范晓娟留了个心眼,换着金店去兑,这家金店就兑了一斤,得了九万多,她算了一笔账,光十斤黄金,兑换出来都要比去年的价格多了十几万。

另外汇率也涨了。

去年兑换美金的汇率是五点几,今年是八点五。

范晓娟心里跟咚咚打鼓一样,又怕兑完了亏就问:“那多放一年,多这么多钱呢?”

金店老板瞧他这样,也知道是个捂着祖业的家伙,有些人呐就是命好,没有眼光也有这个命,笑笑就说:“这也要看运道的,黄金也不是一直在涨呐,也就去年到今年这一年涨的多。”他又问:“你兑出来是准备干啥,老板你是做生意的吧。”

范晓娟年轻干练,但看上去并不像富二代,这一看就是个土财主。

“买房!”范晓娟豪气万千的说。

“那就是正理,不算亏呐,这一年金价涨了点,美金汇率也涨了,所以咱国内金价就涨了呀。”国际上金价按美金折算,美金汇率一涨,那势必就是要涨价呐。

两头这样一算起来,竟然比去年要凭空多出来十几万!

范晓娟身上都在冒冷汗。

出了金店门,范晓娟就跟大舅嘀咕:“你说咱姥姥今年分家,是不是早就有这个打算啊。”

为啥去年不分,往年不分,偏偏现在分?

范大舅也非常佩服母亲的眼光,老太太天天看报看新闻,可比他们这些儿子强多了。

现在想想老太太那双高深莫测的脸,连连说:“咱听妈的,准没错。”

对,听妈的。

范晓娟也这样想,老太太说现在分,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花旗银行的钱兑换的要慢一些,人家银行经理需要跟香港那边的分行核实,范小舅急的抓耳挠腮:“这钱还有没有个准信儿了,那洋鬼子会不会赖账了?”

据姥姥说,最初这笔钱只有一万美金左右。

那会儿打内战,黄金巨贵,姥姥那会儿换了一些美金出来。

民国时期的一万美金,可是一笔巨款了,放了几十年以后,利息都翻了好几倍。

几十年的利息累计了起来,她在南方的时候去了趟香港,把钱兑了出来,光利息都是本金的好多倍了,人外国大银行,信用度还是很好的。

五万美金还是姥姥抠了零头以后的整数。

又存了进去,从存进去到现在为止,汇率也涨了。

果然是姥姥英明。

范晓娟怀疑姥姥是懂金融的,家里面也总看财经频道,不然怎么恰好两样都兑到了高处上头呢?

两个人把这些都兑换成钱,存好等买房子的时候要用。

一批批的钱存进去,又是一批批的钱兑换出来,范晓娟到底是跟钱打交道惯了的,倒还算淡定,范大舅看着这些一辈子都没见过的钱,也能感受到自己不可抑制的贪恋了。

钱啊,真是个好东西。

从城里回到家这一路上,范大舅脑子里面飘过来飘过去的都是那些钞票。

甚至连跟王秀云最近的争吵都抛诸脑后。

刚走到出租房门口,就看见熟悉的人影。

王秀云可是破天荒的自己回来了。

这人一贯爱财,又计较,联想到今天去银行存的一笔笔现钞,范大舅没好气的冷哼一声,没搭理她,先进门,出门的时候穿着衬衣西裤,那叫体面,回来又换成干活穿的旧衣烂衫。

王秀云跟在他后面走,见他进了门,就随着他进来,恨不得把这个男人的心扒开看看怎么长的,他们一家人怎么能这么自私啊!

“范庭,你跟我说,你妈是不是说给几个孩子买房分房?”王秀云开口就问。

范大舅慢条斯理,一言不发的拿了个水杯,先倒了一杯水喝下,屋里的白开水不比银行的绿茶好喝,不过在家待着就是踏实,管理员办公室有个躺椅,他往躺椅上一坐,静静的欣赏泼妇撒泼。

王秀云的计算能力,绝对是对得住她往年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的。

不然,老太太怎么知道她肠子几十斤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