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皇子这次回京,甚至可以说是凯旋,其声势浩大到即使平日里不太关注朝堂之事的百姓也都有所耳闻。

甚至在大皇子还未回京之时,便已经有不少消息传入了京都。

什么大皇子这次为了绍城之事劳心劳力,为了赈灾之事能够顺利进行,一概事宜都亲力亲为。

还说什么大皇子心系百姓,体察民情,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不说,甚至在赈灾之时为了更好地体会民生,还与百姓同吃同睡。

还有什么大皇子殚精竭虑,即便自己感染风寒身体不适,为了灾情依旧不肯休息,还亲自去一线实地考察。

……

一番言论直把大皇子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就差没有说大皇子当为天下皇子表率这种话了。

要是单单只是这样也就罢了,这些人在夸大皇子的时候,还不忘拉踩厉王府一把。

又是说厉王府对这次赈灾之事毫不关心,又是说厉王府不过是捐了区区五十五万两,便想要闹得天下人皆知。

这些话,可把五皇子气了个够呛,缓了好几天也没能缓过来。

这不,听说明日去绍城赈灾的队伍便要抵达京城的消息后,直接在厉王府中,将大皇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能他能就他能!一边说厉王府对灾情漠不关心,一边又说什么厉王府捐了区区五十五万两就恨不得闹得天下皆知,他就不觉得这话自己说着都自相矛盾?”

“还和灾民同吃同住,三皇兄在外征战之时难道不是一直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吗?还殚精竭虑……我呸!这话他自己说着不亏心?”

“赈灾有功而已,谁身上还没有几个大功了?三皇兄退敌百里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儿吃奶呢!”

……

眼见着五皇子越说越过分,秦戮终于忍不住出声制止:

“好了,越说越不像样子了!”

“臣弟这不是心里气不过吗?”

当然五皇子也知道自己有些话说得的确不合时宜,到底没有再继续。

等到五皇子脸上的神情逐渐冷静下来,秦戮才重新开口:

“大皇子想趁着这个机会让父皇给他封王,造势厉害了一些,也是正常。”

“他居然还在打这个主意?我看他是在做梦!”

五皇子想也没想便低斥了一声,语气中满是不忿。

现在几位成年皇子之中,只有秦戮一人被封了亲王,这也是秦戮在面对大皇子之时,最大的优势之一。

当初秦戮封王有多困难,五皇子可是一步一步亲眼看过来的。

依照前朝的惯例,秦戮在征战的第二年,身上的功劳便已经达到了封王的标准。

但大臣的提议却被父皇按下,说是秦戮年龄尚浅,彼时封王不算最好的时机。

当时秦戮也不过□□臣们觉得皇上这话说的的确有理,便没有坚持。

谁知道这一退让,便是整整四年。

接下来的每一年,皇上都有新的接口,压下给秦戮封王之事。

在秦戮回京那一年,大臣们建议给秦戮封王的谏言再一次被驳回后,三皇子一脉便知道,接下来的几年里,除非秦戮再次出征,否则封王机会渺茫。

事实证明,众人并没有猜错,接下来两年,这些奏折都被皇上压了下来。

直到年前秦戮大婚,这件事才有了新的转机。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皇上给秦戮封王,是给他的补偿。

正妃为男子,以后即便顾砚书亡故,续弦再娶,嫡子也要矮上旁人元配正妻所出一头。

秦戮战功赫赫,封王尚且如此困难,大皇子凭什么以为仅仅凭借一个绍城雪灾,就能顺利封王?

然而五皇子下意识反驳之后,却没有听到赞同的声音,心中便察觉到了不对。

抬眼再触及自家三皇兄及三皇嫂的神情时,心里便是一个“咯噔”,颤着声音开口:

“父皇不会真让他如意吧?”

“十之八.九。”

说这话的人是顾砚书,也正因为是顾砚书,五皇子心中那股不好的预感,瞬间变提升到了顶点。

就他对三皇嫂的了解,能够让三皇嫂说出“十之八.九”这样的话,那意思其实就和“十成十”差不多了。

转眼看向三皇兄,岂料却看到了秦戮点头的模样:

“据说父皇从前两日开始,便已经开始在考虑封号了。”

“凭什么?”

当即,五皇子便有些忍不住了,凭什么三皇兄封个王就这么困难,大皇兄封王就这么容易?

顾砚书想也不想便冷哼了一声:

“当然是凭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自从京都日报步入正轨,归园居以及邀月阁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之后,京中的泰半口舌便都已经掌握在了厉王府手中。

在京中最开始出现大皇子在绍城的表现有多么出众的时候,顾砚书便已经有了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