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密信北来(第2/3页)

赵言忍了许久,忽道:“大兄,刘威虏倒底何许人也?其人治下,刀甲丛生,却有笑语歌声。若与固始较,恍觉两世矣。”

赵愈顿了一顿,皱眉想了想,答道:“阿弟,十余载前,豫州便是如此。刘威虏乃真名士也,蓄兵甲于外,方可使民居安。民若安便可复常,田野便闻歌声。牧民,当如是也。”

说话之间,二人来到公署后院,一排甲士守侯于此。

赵愈正欲上前通禀,却见西院走出一人。来人似未看见赵愈与赵言,径自阔步走向东院。待经过二人身侧时,秀眉一挑,冷冷一哼,走得更疾,至院口也未通禀,甲士却齐齐阖首,神情恭敬。

“呼……”

赵愈摇了摇头,情不自禁地呼出一口气。

赵言的目光却追着她的腰剑,越眯越细,忍不住地叹道:“颖川荀氏,荀灌娘,奇女子也,昔年,此姝,年方十四便辗转千里,率军救父!月前,更携数百骑,马踏上蔡河西,威逼张满伏首匍迎。我辈,不如也!只是,为何却居上蔡而非襄阳,亦或颖川?莫非,与刘威虏……”

“言弟,休得胡言!”

赵愈神情顿惊,赶紧制其弟。

奈何为时已晚,院门口红影一晃,肩袭大红披风的荀娘子去而复返,粉脸含霜,眼底藏锋,也不作一言,缓缓拔出腰间华丽致极的长剑,一步步走到二人身前,抬剑,剑指赵愈:“汝,乃何人?”

赵愈尴尬不已,若论家世,颖川荀氏与庶族赵氏,不缔于天地云泥之别,虽然荀娘子明知故问,可他也不得不深深一揖,礼道:“赵愈,见过荀娘子!方才舍弟一时无状,尚请荀娘子见谅!”

荀娘子面色不改,抬剑指向赵言。

赵言为其所怔,面上蓦然一红,揖道:“固始,赵言,见过……”

“唰!”

光寒一闪,赵言只觉头上一轻,继而,一物从脖子上滚落,“朴”的坠于青石板,禁不住低头一看,乃是半截头冠。

“若再胡言半句,灌娘所取者,便非尔之冠,乃尔之头也!”荀娘子淡淡的说着,默然转身,将华丽长剑归鞘,慢慢的走入院中。

院门口的甲士眉毛跳动,竭力忍住笑。

赵言愣愣地捧起头冠,面上红一阵、青一阵。赵愈拍了拍他的肩,低声附耳几句。赵言神色顿时一变,谨重的点了点头,沉声道:“大兄所言极是,身为高门世家小女郎岂可舞刀……”

“言弟!”赵愈一声轻喝。

“大兄……”

赵言抬起头来,神情委屈,却偷偷瞅了瞅门口,见再无红影翻飞,暗自舒了一口气。

颖川荀氏虽已退入江东,一半居襄阳,一半入建康,但仍有子弟守颖川以观局势,荀灌娘之弟荀蕤便为颖川内吏,如今颖川无郡守,唯荀氏独大。纵使北地现下唯强是尊,荀氏尚有三千部曲存颖川,根深缔固远非赵氏可比。

赵愈无奈的摇头,拍了拍赵言的肩,沉声道:“言弟,切莫再言,且随我入内拜见刘威虏。”

“是,大兄。”赵言尚是首次随赵愈前来上蔡,先震于上蔡军威,再怔于上蔡民风,复怔于荀娘子英姿,神情顿显落寞。

甲士因方才荀娘子打岔,竟忘记向内通禀。

二人入得院中,赵言一眼便见内中有株老槐树。

树下,铺着白苇席,摆着乌木案。

案上有棋盘,一男一女,正行对弈。俩人身则各侍一婢,女子身侧之婢赵言不识,男子身侧之婢赵言见过,乃是红筱,上蔡军中的奇女子之一。上蔡军中尚有三位女子,皆非等闲之辈,荀灌娘、红筱、孔蓁。

男子身着修长箭袍,剑眉若锋,眼澈如湖,开阖之时令人不敢直视。正是上蔡府君、汝南内吏、威虏将军,刘浓,刘瞻箦。

女子背对而坐,梳着堕马髻,浑身雪纱,未见面容,仅是身姿,已足以教人难忘。

“咳!!”

这时,大兄重重一声咳嗽,打断了赵言的目光与思绪,也同时惊扰了下棋的人。

“赵愈,见过刘威虏。”

“赵言,见过刘威虏。”

赵氏俩兄弟,齐齐深揖。赵愈瞟了一眼刘浓,未看桥游思,却知此女乃何人,斜踏一步,挡住赵言的目光,沉声再揖:“赵愈不知刘威虏行棋于院,故而鲁莽失礼,尚请莫怪!”

“啪!”

刘浓眉头一皱一放,随即,微微一笑,按落手中棋子,朝着桥游思笑道:“游思,若论棋艺,上蔡唯荀娘子可堪一较。刘浓,多有不及矣!”

言罢,拂了拂袍摆,向荀娘子点了点头,示意荀娘子与桥游思续棋,荀娘子嘴角一挑。

桥游思浅浅一笑,捡子入壶,细声道:“荀娘子若不嫌游思棋艺浅陋,不妨入内续局。”

内见非同堂见,荀娘子秀眉一皱,瞅了瞅赵氏兄弟二人,心知桥游思不愿见不相干之人,当即便与桥游思走向偏室,边走边道:“游思,东院局促,不若西院宽敞,莫若随灌娘移居西院,日后,你我姐妹亦好对月促膝,手谈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