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捭视六合(第3/3页)

闻言,褚裒面上神情蓦然一变,凝眉看向桥然,冷声道:“玉鞠何故言此?褚裒昔日即应诺于瞻箦,若势可为,必然竭力而为!”

“妙哉!”

桥然唇往左笑,将手中棋子按落,“噼啪”一声响,声音淡然:“瞻箦昔日言,或经庐江,或纵骑北来。若行北来,江夏难避。若挚参军外放江夏,兴许少却诸多兵戈……”

褚裒神情一怔,眼底微缩,少倾,淡淡一揖。

武昌行掾,泼雪若墨,大将军浑身若雪,雪眉,雪须,雪裳,雪色木屐,阔步走出森然小院,身侧紧跟一人,乃是五斗米新任道首、杜炅。杜炅挺胸掂腹,瞥了一眼大将军,眼底藏暗笑,嘴角微翘,他方才施展神技,惊赫了大将军,此刻,心中颇为自得,遂淡然道:“大将军,此乃天授,如若不取,必受其咎。杜炅,告辞!”言罢,一甩怀中麈,大步欲去。

“且慢!”大将军淡淡一喝。

声音极淡,却如乍响于胸,莫名的将杜炅的得意炸得烟消云散,慢慢的转过身来,看了一眼大将军,心中恸地一跳,捧麈深揖:“大将军,尚有何事?三官大帝已然赐福,杜某尚需入江南向三官大……”

“事需密,岂可入江南。若事不成,当枭汝之首,以祭三官大帝!钱凤何在!”大将军立身于廊,负手于背后,神情恬淡,仿若在言,乾居上,坤处下。

“在!”璇即,廊角转出顶盔贯甲的钱凤,冷冷瞥了一眼杜炅,看得杜炅浑身一个激灵。而后,钱凤朝着大将军沉沉含首,反手将杜炅拧举于空,继而,维持擒势,按着剑,大步若流星,融于雪中。

“正月初八,万物舒发,坤卦爻六,龙战于野……初八,初八,百花开杀……嗯,甚好,甚好……”

大将军捋着雪须淡然而笑,继而,心思一转,欲去寻谢鳎与陆玩等人,彻夜辩谈,蓦地思及一事,眉心豁地一凝,徐徐转身,眯着眼看向森然小院。

钱凤复回,铁甲锵锵。

院中,王羲之惊赫欲死,他偷偷来武昌是为观鹅,昨夜恰逢名士华冠尽聚一堂,故而终宵纵酒,畅论书赋。复因风寒雪重,是故便多饮了几盅酒,殊不知竟醉卧于阿伯内室,而方才那杜炅与伯父所言、所谋,他在内室听得一清二楚。

此事惊天,阿伯万万不可容人得闻,即便自己乃是其最喜之王氏子弟!悔不该呀,悔不该,悔不该偷来武昌,而今该如何是好?听着越来越近的脚步声与甲叶声,王羲之心中狂跳如雷,突然,计上心头,当即拿起床头酒壶,胡乱一阵灌。而后,钻入布衾窝,伸指入喉,拼命的掏,须臾,恶心冲胸,狂吐不休。

数十息后,大将军与钱凤齐入内室,方一入内,即嗅得酒气熏天,大将军皱着眉头,默然走向木榻,揭起衾来,奇臭扑袭,令人闻之则呕。随即,大将军默默将衾一合,背手出室。

钱凤道:“大将军,此事,万不容泄。事若不密,岂可行事?”

大将军挥了挥手,冷然道:“逸少喜洁,染墨即濯。而今,卧污吐垢,想来梦寰极沉,岂可闻事。”

……

两日后,王羲之告辞离去,大将军心存疑惑,皱眉不允,言:“雪正浓,不利于行。”

王羲之微笑道:“雪正浓,路行可观野雪,正当起行。”

大将军见侄儿儒雅非凡,谈笑举止无一丝异样,放下心来,淡然道:“罢了,逸少真性,随风而来,乘雪而去。吾岂可因已心而止逸少之意!”

“多谢阿伯!”

王羲之淡淡一笑,朝着大将军慢慢一揖,继而,转身而去。待出了武昌,即命车夫快鞭催牛,冒雪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