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明朝?(第3/4页)

庞雨苦笑,却还不得不顺势把这玩笑话继续下去,然而黄晓东却忽然住口,沉默了许久才再次抬头:

“庞哥,我们还能回家么?”

庞雨也沉默了许久,最终很严肃地回答:

“不知道,但我想既然有时空通道能过来,就应该也有时空通道能回去,自然界总是守恒的。”

……

同样的问题,稍后,当庞雨和解席再次碰面的时候,却是由庞雨提了出来。

解席皱着眉头考虑半天,却给了他一个相反地回答:

“不清楚,我大学学的专业不是物理,但我知道‘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时间流动永远只有单向性么,那如何解释我们遇到的事情?”

解席哈哈笑了:

“兄弟,别犯轴,这里可没人能解释……咱们还是谈点实际的,我跟那两位战友谈过了。”

解席简单介绍了情况:那两位军人都是武警,隶属海南省东方市人民检察院的,负责押送一名犯罪嫌疑人连同罪证到广东,因为时间紧迫而临时买了这条船的船票。他们手里有两把五六半自动,连同枪刺一套都全的。

因为枪械的敏感性,解席也不好多加询问,不过据观察,他们恐怕没带多少子弹,毕竟国内这种环境,就算军警出任务也不可能带大量子弹。

“最多四到五个弹夹,我看他们就背了一条武装带。”

解席分析道,不过最让人头痛的还不是子弹问题。那两位军人开头根本就不信所谓穿越到明朝之类的鬼话——肯定,换了谁都不信的。好在解席做了多年营销,公关说服能力还是很有一套,费尽唇舌,又用那张告示作证据,才勉强让两位军人半信半疑。但就算这样,他们也依然拒绝离开后舱,仍坚持履行他们的任务。

“我靠,还有这种榆木脑瓜子?”

庞雨禁不住抱怨起来,但解席却一边摇头叹息,一边却又感叹:

“我能理解。换了我还在部队,肯定也是这样。你到底没当过兵,军队就是军队,军令如山这句话不是白说的。”

庞雨耸肩,他对军队并没有什么概念,生平最接近军队的一次经历是高中入学军训。在当地某驻军营地待了一星期,每天就是走队列,直到最后一天才摸到一次枪打了一次靶,但打靶时训练班长一屁股坐在他背上,压住他以后才允许扣扳机的。每个人都这样,庞雨也能猜到原因——无非是怕有哪个二百五回头扫一梭子。

所以庞雨对枪械并没什么爱好,远不象眼前这位解席同志一提到“五六半”就两眼放光。他们这批人现在需要的是生存,又不是想要推翻明朝,有枪固然好,没枪也没太大关系。

甚至,他都已经开始考虑计划:能否用海外商贾的名义在当地取得一个合法身份,语言方面可以让黄晓东出马,用海南的方言应该可以和本地人顺利对话了。

两人商量了一会儿,主要还是讨论如何尽量不要引起太大的注意。明朝政府对于老百姓的管理实在太严格了,自秦汉以来,中国所施行的所有制度中,保甲制度大概是其中最为完善的一部。

“我们不可能在明政府的管辖之下生存,谁受得了那种制度啊。”

这一点上,庞雨和解席完全取得一致。他们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青年,习惯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还在羡慕着人家外国的民主自由呢,怎么可能忍受比旧社会还落后的封建制度。

更何况,今后几十年可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农民起义,清兵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段历史光在书上看到都已经足够渗人了,更不用说去亲身经历一遍。

所以最好办法,还是拍屁股走人。琼海207号只是搁浅,并没有损坏,而且它搁浅的地方就是后世红牌港所在,水文条件本来就不错。在这边沙滩附近建一个临时营地,花点时间把船弄回到水里去,然后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这才是最聪明的办法。

至于反清灭明,建立伟大的穿越帝国……嗯嗯,等写小说的时候再考虑好了。

“大陆是绝对不能待的,就算跑到台湾也不安全……就算我们能顶住荷兰人和郑成功,还有康熙大帝他老人家。”

对照着解席那幅世界地图,庞雨的手指头在上面一块块划过。

“欧洲也一样乱,美洲大陆还不错,就是太远,我们的船不知道能不能横跨太平洋。”

“吨位上应该可以,当年哥伦布环游世界时的两条船,好像分别只有五百吨和四百吨,我们的船比那大多了,而且我们有完整的世界地图……不过,琼海207上没那么多柴油,补给也不够。”

“也许可以……装几面帆上去,或者把燃油锅炉改成烧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