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四章 倒忙(上)(第2/4页)

翁同禾竖着耳朵早就将光绪的话儿听得一个字不漏,脸上顿时就是胸有成竹的微笑:“皇上……徐一凡练这禁卫军,又拿了朝廷多少银子?”

光绪一怔,翁同禾早就掰着指头给他算开了:“……开办费一百万两银子号称是老佛爷内库拨出,其实还是徐一凡在南洋筹的饷报效老佛爷万寿的,老佛爷惠而不费的转拨给禁卫军当开办费,天津海关指拨的每月十五万的常饷,全都给荣禄截着了,半文钱也没给徐一凡落下来,这近年以来,徐一凡等于是没拿朝廷一文钱,练出了八千人的精兵!他也没有地盘,靠的就是搜刮朝鲜和南洋筹饷一点底子。这样的筹饷练兵奇才,全天下到哪里找去?

禁卫军要变成真正的旗军,就少不了借重徐一凡筹饷,这个道理一说开,就怎么也不能将徐一凡踢开。有了徐一凡做筹饷保证,禁卫军就能容纳更多旗人。这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徐一凡既然不动地位,更到了京畿举足轻重之地。他还能不知道这是皇上关照,谁才是他真正靠山?

禁卫军入卫京畿,就算徐一凡不能再一手遮天。皇上,老臣说句打嘴的话,京师这些贵胄旗人爷们儿,多大本事皇上都心里有数。禁卫军又是他一手拉起来的,只要皇上关照着,禁卫军大权必定还是徐一凡的,不管他到底是什么名义!”

翁同禾已经说得嘴角都是泡沫,被风一吹,四下飘扬。但是他神色仍然是俯仰自得,精光简直要从眸子里面冒出来。

光绪也认真的听着,脸色越来越青。

“……皇上只要有一支精兵在手,缓急之时可待。天下都仰望皇上圣德。苦于国势板荡久矣,一旦有日皇上期待振作,诏告天下尊王攘夷,鼎新革故。京畿有可用之兵,天下有勤王之臣,皇上一生事业,何愁不能振作!”

翁同禾的收煞干脆利落,只是目光炯炯的看着光绪。

光绪突然爆喝了一声:“够了!”

他猛的转身:“老佛爷万寿在即,你做如此惊人之言,又要调禁卫军入卫京畿。还不是看着李鸿章现在又爬出来了,又出风头了,你看不顺眼罢了!你哥哥当年被李鸿章一份奏章终生不用,你们老翁家,对这个仇记得可深!禁卫军回来,就分了李鸿章北洋的地位,慢慢的再削他的权。北洋要限制,李鸿章那个协办大学士的缺你也瞧着许久了。你的心思,难逃朕的洞鉴!”

光绪瘦怏怏的身子,也不知道哪里来这么足的中气。看着他神色俱厉,远远儿看着的太监宫女们面面相觑,却又不敢过来。翁同禾却神色不动,只是静静的垂首听训。

“朕对老佛爷孝养之心,天下可鉴!要不是老佛爷,岂有朕之大位,岂有现在我大清之煌煌盛世?你做此无父无君之言,到底是何心肠?要不是看你往日功劳情分,还一贯当差谨慎,今天不知道怎么撞了一头黄汤醉迷了心肠,就要你去伊犁走一遭!你走!朕这些日子不想瞧着你,牌子也别递进来了!”

翁同禾恭恭谨谨的下了一个礼,举着马蹄袖齐眉,就想退下去。

光绪摆摆手,却又叫住他,似乎还没骂尽兴:“你这人,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连你学生都不如!你瞧瞧你那个学生谭嗣同,还很有点浩然之气,不像你这么无父无君!他现在在哪儿?”

翁同禾仍然不动声色,似乎光绪骂的不是自己,仔细瞧他神色,还能看出眼底的三分紧张,七分得意。自己的皇帝学生,也历练出来了啊……

“回皇上的话儿,老臣那个不争气的学生谭嗣同,现在正奉徐一凡之召,在朝鲜禁卫军中……徐一凡和臣那个学生,是八拜刎颈之交,整日以圣人之学交相砥砺,是准备报效朝廷,报效大清,报效我皇上的。”

光绪仰首向天,眉头皱得紧紧的,又摆了摆手:“听说徐一凡和谭嗣同,还有一个王五,是桃园三结义来着?”不等翁同禾回话,他就自顾自的吩咐:“桃园三结义本来就是天下共仰的好事儿嘛,听说王五虽然不文,但也是古专诸剧孟一般的人物。朕这些日子在读太史公的游侠列传,也想瞧瞧这人物,你想想法子,看朕怎么能悄没声儿的见见王五。说出去,毕竟是个笑话。”

到了最后,光绪平板的声音当中,终于带着了一点期待的色彩。

※※※

如果说京城颐和园的秋色过于萧瑟,那么在朝鲜大同江两岸的秋季,充满的却是一种奇异的活力。

这种活力,是在老大京城找不到的。

李大雄的到来似乎是个信号一般,更多的船,更多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同江两岸涌来。徐一凡花钱就像流水一般,在金钱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搜刮人才,准备物资。军火也源源不断的采购输送而来。如果负责装卸的小工们懂得各国语言的话,可以发现那些装在箱子里面,包着油脂的步枪,弹药,格林炮,马克沁机关枪,管退式野战炮,军装,T型背带,水壶,刺刀,军靴都打着各大世界闻名军工厂的标记,甚至还有各国陆军现役武器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