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五十六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四)(第4/5页)

可读书人,又是大员,总要有点面子。邓华熙准备投靠了,还硬要做得曲曲折折,一来先去拜李鸿章,绝足不踏徐一凡的总督衙署。徐一凡也一笑拉倒,给他们这个脸也罢,就到了汤山军营里头坐着,李鸿章拉着邓华熙就摆出出城看风景的架势,来汤山拜徐一凡。

后面车马赶了上来,车上都是伺候李鸿章的家仆轿夫。四个轿夫赶紧抬了滑竿过来伺候,又拿来了大衣和毛垫。一帮人一起动手,伺候两个老头子上了滑竿,家人还提着保温食盒准备着姜汤伺候,生怕两位老爷子架不住风寒。

却没料到李鸿章的兴致极高,坐在滑竿上面不顾鼻子吹得通红,只是催促轿夫快点朝上爬。

这里已经离汤山军营不远了,他们选的又是一座比较高的山头,等轿夫气喘吁吁的爬上去之后,眼前景色,一览无遗。

李鸿章是来过的,邓华熙却是初见。入眼之处,只是目瞪口呆。

眼前一大片军营从近处向远处似乎没有尽头一样铺了开去,建成的是少数,更多的还在施工,不知道有多少小工密密麻麻的如蚂蚁一般在往来劳作。建成的军营里头,不少队伍正在操练,就看见一排排的大盖帽在操场上面涌动,口令声震天般响,杀气腾腾之处,从远处能一直飘到这里来!

一面面苍龙旗帜,在建好的军营操场当中骄傲飘动。这种近代的资源动员能力,集中无数真金白银砸在这里的建设能力,百战归来的海东虎贲的威风杀气,从这山头望下去,尽入眼底!

李鸿章在邓华熙身边只是冷笑:“北洋三十年经营积攒的资本,南洋华侨百年生聚的积累,无数有志兴革的大好青年,竟然就全在这个家伙的手中。我们这些老头子苦心孤诣的想干点事情出来,在他的气魄本事下一比,竟然过去干的事情,不值一提!现在大英帝国的首相特使,就在他的江宁城中做客……京城那里,却还不知道在折腾些什么……叫人不能深想,一旦深想,这气运到底朝何处转移,真是再明白不过!”

邓华熙心里面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兴奋吧,有一点,更多的却是失落。徐一凡到底有多期待他们这些天下督抚归心呢?气运鼎革,向来看的是实力,你有掌握天下的实力,天下督抚,到时候只有向你奔竞投靠的份儿。

似乎是为了证明他们这些大员存在价值似的,他喃喃道:“中堂,可北京也在变法啊……”

李鸿章大不耐烦的摆手:“变不成的……小石,你我都是局中人。这个大清,你我还看得不够明白么?已经是行到绝处。那么多王公,那几百万旗人的包袱,还有争权的帝党后党,能容得谭嗣同细细梳理这天下?谭复生没有足够实力依靠,就贸然投身京城这个最复杂最险恶的环境里,纵然他有舍了这条性命的决心,又能将这破船航向改上多少?瞧着吧……瞧着吧,现在他的变法脚步已经开始,已经砸了不少人饭碗了,可以想见,京城是如何的暗流涌动!现在只是你小石一个人来此江宁,北京城的笑话出来之后,更不知道有多少督抚会络绎于来江宁的路上!”

邓华熙呆呆的看着李鸿章,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中堂,你又为的什么?”

一句话说完,他就知道失口,赶紧闭嘴。李鸿章却不在意,只是满脸萧瑟:“……我七十多了,洪范五福……最后一个就是考终命。老头子现在就死,那失安南,京城政变以降日本的名声,就要背一千年了……现在能弥补一些,就是一些,老头子大概还能做点事情吧?……这颗拼命做官的心思,终究不死呢,默默无闻从此老死户下,不是我李鸿章……只是免不了又要背上一个贰臣的名声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叫人怎么选择,都是为难,为难啊……”

他突然猛的一拍巴掌:“说这些干什么?我们不过是顺着潮流走,在那军营当中的,才是在这末世推动潮流的人!小石,走,见那个徐一凡去!”

※※※

“禀大帅,卑职带学兵邓浩洪,邓浩洋到!”

徐一凡正等在新建设起来的士官教导学校的学堂督办办公室里头,整个房间,还有一股淡淡的石灰水味道。哪怕到这里来等第一个投靠的督抚,他还是从总督衙门里面带了无数公文来看。

没办法,命就是这么苦,北京局势复杂,大事面临最后关头。情报看不完,这决策,谁也不敢替他来做,只有他一个人担着。听到报告的声音,他却马上丢下手中的事情,起身看过去。

门口站着几个人,当先的就是李云纵和陈金平,后面还跟着两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穿着黄呢子的学兵制服,明显是特制的,套在身上极其合身,两个少年都是英气勃勃,立正的时候马靴磕得山响,头昂得高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