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八十)(第2/3页)

韩冈的话,一句比一句更激越,在场的所有人,情绪都随着韩冈的一句一句,而变得更加激昂。

我们在创造历史!我们在改变世界!我们能让未来变得更好!

掌声第三次响起,由苏颂开始,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自然学会的会员抬头挺胸,为韩冈的话,更为韩冈描述的未来。

那是一片光明。

唐梓明的心跳也越来越激烈。

我要参加学会,我想成为会员,我也想成为改变未来的人。

读书不多,考不中进士,家门低微,做不了官人,但自然格物是没有任何门槛的——这是唐梓明过去听前辈说过的——成为自然学会的一员,绝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最后,我要再说一句。”掌声中,传来韩冈最后的话语,为这场演说,画上了一个句号。“治世尚未实现,同志仍需努力。此番话,当与诸君共勉。”

掌声更加猛烈,视线更加炽热,送着韩冈从台上走下。

唐梓明陷入在激动的情绪中,当他回醒过来,苏颂、韩冈已经正式就职自然学会的正副会长了。

他惊讶地回头望着大门,试图确认自己神飞天外到底浪费了多少时间。

其实对自然学会基本章程的表决用时很短,对会长、副会长等学会领导者的选举也同样没花太多时间。

韩冈草拟,并得到苏颂,沈括,黄裳等学会成员认可,同时对外也与章惇交流过的章程,在学会大会上得到了百分百的赞同票。

尽管有许多会员,投过票后还不明白学会的组织制度、纪律制度为什么会占去章程的半壁江山,甚至都没有好好看过章程草案,不过随着学会的发展,他们会明白章程中的种种制度的作用。

学会的会长是苏颂,副会长是韩冈和沈括,黄裳等人则不担任任何职位。

会长和副会长之下,有七位执行委员,都是有一定声望和地位,同时没有杂务干扰、愿意为学会出力的成员,负责学会里面具体的事务。

书记、会计都是执行委员的成员。剩下的几位执行委员,有管理各地分会的建设、监督分会内部人事和财政的,也有协调学会内部,《自然》的总编辑,也是执委之一。

唐梓明拿着炭笔和记录本拼命地记录着,虽然有那么一瞬间,他陷入幻想,但现在已经警觉过来。眼前的差事不完成好,惹怒了总编,梦想可就要还没开始便会夭折了。

大会的议程很短,就只有几个简单的决议,然后苏颂上台,宣告会议结束。休息半日,明天将会是分组讨论。

参加会议的成员从大门鱼贯而出,唐梓明随着人流回到院中。

他不可能等到明天,要填满版面,现在记录的内容决计不够,而他也不想用自己捏造的采访内容,来搪塞总编。

他左顾右盼,想找一两位会员来采访一下。这样报纸上就能多一条讲述感想的报道。

找到了方才站在身边的官人,只是想要靠过去试一试有没有机会,却突然发现,他正在搭话的对象,竟是坐在最前面的几人之一。

“加入学会……章……令弟……会员……预备。”

远远地听到这几句,唐梓明不敢凑过去了,转过眼,两位胸前戴着徽章的会员从面前经过,看起来挺好说话的模样。

“二位先生……”

章回、李膺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唐梓明。

……

大会结束了,大厅内的人们渐渐散尽,苏颂在孙子的搀扶下,走到韩冈的身边,望着门外四散而去的会众,“经过这一事,参加议会选举就比他人多了一层经验了。”

不论章程,还是选举的过程,从内容到实质,学会内部的选举,与大议会的选举没有任何区别。

韩冈望着同样的地方,道:“子容兄以为如何?”

“听了玉昆你的话,发觉我等责任当真不小。大同之世……”苏颂停了一下,如果在韩冈的演说之前,他绝不会问这个问题,因为谁都知道那就是镜花水月,但现在,他当真想问一问了,“大同之世,当真能够实现?”

“天下人都住在同样的房子中,就没人会去争别人家屋舍,天下人都能不乏财用,就不会去眼红别人家的田土金钱。就像海边没人会去争一勺海水,山里没人会去争一枚石块。什么时候财货多到无人去争,将出仕视为劳苦,大同之世就真正到来了。”

苏颂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好像还要更进一步。”

韩冈道:“不过是即富且均四个字罢了。”

“这可是难得很了。”

“愚公移山虽难,去做了还有一日移走大山,不去做那就永远只能被山挡着路了。当然,”韩冈半开玩笑,“光靠一个愚公可不成。”

苏颂道:“朋党论怎么说,同道则相益。同道者越多,这事就做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