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朕的“美人”在哪里?(第2/3页)

“丞相已经看过‘世界地图’,和寡人说说,看到了什么?”

“臣完全支持王上的大扩张国策!”

刘彦知道纪昌会这么说,也只能是那么说。

一定要扩张,要不然作为一个知晓时势的穿越者就该被唾弃,就是扩张该怎么进行扩张,扩张之后能不能将占领的土地利用起来,又该怎么让百姓乐于接受驱使,真不是军队为了军功出去一通杀戮占下土地就算完了。

要是军队杀出去开疆拓土,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真没少这么干,可是每次打下来不是丢下新疆域马上班师回朝,就是无法经营新占的土地来个得而复失,造成的就是国家有消耗而没有获得,至少除了威名之外没有什么红利。

太多除了获得威名什么都没有得到的例子之后,越来越多的王朝对于向外开拓有了恐惧症,怕的就是耗费国帑最后什么都没捞到,还要因为战争搞得国内一片哀声哉道,弄不好还会发生“农民起义”啥的。

“王上……这是要……”

“公羊学派是个好学派。”

目前的汉国有大复仇的思潮,就是在这一种思潮之下完成了对胡虏的报复,儒家公羊派自东汉被压制下去之后,又有了复苏的迹象,连带其余学派也开始活跃起来。

儒家公羊学派最为风光的时期就是董仲舒取得了刘彻的认可,可是最风光却是在董仲舒死后,儒家公羊学派被汉室认定为“太学”,等于是获得了官方的全面承认。

任何一个学派能不能得到来自官方的认可都意味着兴衰。

先秦战国的各国重法,法家就成为战国的显学,数百年间除了必要的兵家之外,再没有任何一家学派能与法家比肩。

到汉初之后,汉室尊崇黄老学说,结果是黄老学说一时无两。

走到汉孝武皇帝刘彻掌权的时期,董仲舒带着儒家公羊学派这个“美人”敬献,获益的却是整个儒家,此后儒家的各学派轮流当老大。

儒家可要比任何一家学说霸道,其它学说得势是有对其它学说进行压制,可是真没想着消灭其它学说,但儒家不一样。

儒家要的是“唯吾独尊”。这种霸道在公羊学派得势的事情其实不是那么明显,他们更喜欢的高举“大复仇主义”和明确“春秋之诛”的重要性,可是其它儒家学派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尤其是与公羊学派不对付的谷梁学派、左传学派和毛诗学派(不是本朝太祖)。

要认真的说起来,儒家公羊学派的风光并不长久,仅是汉孝武皇帝一代得到认可,随后先是“爱好和平”的谷梁学派兴起,又有以篡改历史为己任的左传学派大肆风光了一把,连抱着《诗经》为本学派核心的毛诗学派都风光过。就是鲁儒一直很惨,独尊儒术的时候没鲁儒什么事,甚至可以说西汉和东汉就没有鲁儒蹦跳的空间,真真是他们的悲惨,却是诸夏文明的幸运。

鲁儒在先汉得不到重视有着很深的理由,不是因为鲁儒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坚决站在项氏集团那边,是他们在项氏集团覆灭后吼着要为项氏效忠到底,可等待刘邦发兵过去却来个立刻跪舔。

做人不能那样啊!吼那么大声要拼命,俺惊得小心肝蹦蹦跳,下足了力气要去玩命,结果尼玛说好的要为项氏尽忠拼命呢,俺的剑都还没拔出来,你们咋立刻跪舔了!?

古人……至少是先秦和先汉时期的古人,都是极为重视“忠义”二字,可以干坏事,也能坏的流脓,可对效忠对象的节操不能丢。鲁儒的跪舔让所有人傻眼的同时,瞬间就看不起鲁儒的节操,这个才是鲁儒在先汉一直都被看不起的原因。

鲁儒丢的不是自己的脸,是整个儒家的脸,同时也让山东人再一次彻底丢了脸。本来山东人就不大被其它地区的人看得起,那是先秦的韩、魏、赵、燕、楚至少都是拼了命才被打败,齐却是带甲数十万不战而降,此后齐地(山东)的人就一直不大能抬得起头。

本来名声就不好,再给鲁儒那么搞了一次,山东地区从此有了“能伸能屈”的名声,不但鲁儒被唾弃,出身于山东想要在先汉有所发展就更难。窝了三四百年之后,臭名总算是洗清了一些,可在汉末又坑了一次……那简直是悲剧啊!

现如今的汉国,高层有六成是出自原先行政区划分的青州(山东),中低层又超过五成是来自山东,那是因为刘彦在山东起兵,第一批跟随刘彦的人理所当然是山东人。

对于当代山东人来讲,要是刘彦在起兵之初兵败被灭也就算了,努力了而没有洗清先辈留下的耻辱,只有交给子孙后代去清洗耻辱的名声。问题是刘彦得势建国,并且得到了兴起,可以说山东人是自先秦齐灭之后,首次从未有过的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