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简直是惊天噩耗(第2/3页)

别说是现在,只要人类社会没有崩溃,还能缺了“国中之国”的存在?名字上或许会有不同,但是根本上却是一样的。

“看邸报,大汉本土的奴隶已经要突破一千三百万了。”司宏壮有些惆怅:“要是按照趋势,奴隶数量多过百姓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出现了。”

骞建同倒是很开心地说:“超过不好吗?奴隶的数量多了,代表拥有爵位的人多和官署劳力多。”

司宏壮本来是不愿意想起骞建同是匈奴后裔,问题是看骞建同对奴隶数量根本不在意,就不得不想起来了。

“大秦的奴隶一直比本国的百姓多,夸张的时候是一个大秦人对比三十个奴隶。”骞建同没注意司宏壮的脸色,自顾自往下说:“大汉的奴隶要我说还是太少了,要是劳作全交给奴隶,不是能专心锻炼吗?那样大汉就不缺兵源了。”

司宏壮再次抬头望天。

曾经的西晋那些门阀和世家,包括豪强,全特么就是这么想的,那也是诸夏那么多的本土王朝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异族奴隶数量远超本国人口的王朝。

西晋那么干是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太厉害,谁都急缺劳动力就不管不顾什么劳动力都敢接受。要是他们强大到能压住也就罢了,像是罗马人就压制到等待匈奴人驱赶哥特人入境祸乱的阶段。

问题是西晋那帮人纯粹是脑残货色,光顾着皇族自相残杀,连压住十年都没办到,灰溜溜搞衣冠南渡去了。

正是因为有了西晋那帮脑残作为前车之鉴,现在的汉人一方面是享受着异族奴隶劳动产出的红利,一方面其实多少是害怕重蹈覆辙,是处于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态之下。

“解放出更多的人,哪怕是不作为兵源,也是好事。”骞建同想到了南方如春笋冒出来的各种作坊:“现在有奴隶的百姓,田间劳作都是交给奴隶,自己去做工赚钱了。”

还有一种现象是骞建同没有说出来的。其它地方他并不知道,草原那边的纺织业主已经开始大肆使用奴隶,一开始还只是在放牧上使用奴隶,主要是那些奴隶也是放牧好手,后面各道工序对奴隶的使用一直都在增加。

说白了那是必然的现象,奴隶是一次性购买就能肆意使用,不用每月再付工钱。

再来是压榨奴隶的话,奴隶这种没什么人权的存在,向谁告状去?

面对自由民就不一样了,压榨的时候要小心翼翼,生怕压榨得狠了去告状。

更为简单的是,使用奴隶能将人工成本降到最低,同样是一件商品,雇佣自由民的利润和使用奴隶的利润相差起码三倍以上,但凡业主就没有不追求利润的,可想而知真能选的前提下会是怎么选。

骞建同没说,司宏壮却是提到了。

“中书省已经在商议一项决策。”司宏壮也是听了一些小道消息,不保证一定属实,就当闲聊猜测:“听说是硬性规定,以规模而言雇佣百姓的下限数量。”

骞建同并不太关心这个。他的家族搞牧畜业,除了爵位带来的奴隶福利之外,基本上是选择匈奴后裔进行雇佣,对外的说法是那些人技能娴熟,自己却知道是在照顾那些有着同样根源的群体。

不单独是骞建同的家族会那么做,汉人优先选择员工也会挑选自己亲近的人,可以是宗族成员,也能是乡里乡亲,其实就是关系户优先。

当前的关系户可不会拿着工资磨洋工或是干更过份的事情,相反是会比外人更加尽心尽力。这个也是亲戚(乡邻)之情没有崩坏的真实现象,他们万分知道情份的重要,更理解有关系的人发达了对自己是何等的好处。

“那个……”骞建同也有一些小道消息,还是确认真实的消息:“骠骑将军已经向门下省递交建策书。提议对雄性奴隶进行阉割制度。”

这个消息司宏壮也是知道的,赞不赞同先不提,得知消息的第一瞬间是对冉闵生出了滔滔不绝的敬仰之情。

门下省就是一个审议的部门,自然是要广纳各方意见,上至国之重臣,下到黎民百姓,但凡是有什么想法,有那个胆量就甭管是什么建议,都能投送到门下省设立在各处的办公署。

直接提交到宫城门下省官署,那是高爵高官者的一种特权,只是递交了是一回事,会不会被通过又是另外一个回事,要说特权也只是少了诸多的审核程序,直接进入到半终审阶段。

汉帝国的特权是明明白白地摆出来,并不是潜规则以及暗箱操作。

按照刘彦的说法,那样是在鼓励有能力者,想想要享受特权就多多地建功立业。

“听说第一次是被门下省直接驳回?”骞建同再一次知道了冉闵的凶残,也纳闷冉闵就不考虑一下身后名?他用着怪异的表情往下说:“连续被驳回了两次,第三次骠骑将军直接表态,不给为什么驳回的理由,他一个要单挑门下省全部的侍中。”